第1版:200期纪念特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4-09浏览次数:25

200期第1版:200期纪念特刊                              2010326

 

 

贺辞2条)

正确引导,服务教学,与时俱进,办出特色。                ——党委书记  李秀峰

廿四载锲而不舍,妙笔著华章,甘露润桃李;二百期继往开来,凝聚智慧,再书辉煌。

                                ——院长  杨海涛

 

 

风雨历程24   共贺校报200

1986年创刊至今,《惠州学院》校报走过24年的风雨历程,见证着学院的发展、师生们的成长。为庆祝校报刊发200期,325日下午,党委宣传部组织召开《惠州学院》校报200期座谈会,会议在综合楼202会议室举行。党委赵日兴副书记、已毕业生的学生记者代表、学院新闻中心部分成员等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现任校报责任编辑回顾了她与校报共同走过的9年岁月,她坦言,校报所取得的成绩,主要依靠学院领导长期以来的支持、鼓励以及全院师生共同的努力。对于校报的发展方向,她提出四个“同步”,即校报与社会发展同步、与学院发展同步、与学院师生需求同步、与学生记者的成长同步。

会上,曾在党委宣传部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同志就校报的发展历程、现状概况以及新形势下校报的办报精神、自我定位、功能发挥、办报特色、栏目设置、稿件征集等方面献言献策。昔日曾担任校报学生记者的毕业生代表也就校报给予他们成长的帮助以及校报的发展前景等谈了各自的看法。

赵日兴副书记作了总结讲话。他表示,《惠州学院》校报在这24年的发展中,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校园师生面貌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校报未来的发展,他提出了五点要求和希望:第一,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为学院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二,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第三,认真对待,严格把关,以高度责任心和严谨的态度办好校报;第四,加强与兄弟院校联系和沟通,促进互相交流和互相学习;第五,希望学生记者们要好好珍惜校报这个锻炼平台,学有所长、学有所成。他预祝惠州学院校报办成一份具有自身特色、让广大师生满意、让学院满意的一流报纸。

                (黄灿龙/  陈汉悦图/

贴近师生生活 服务学院发展

  党委副书记 赵日兴

风雨兼程廿四载,润物无声两百期。我们的《惠州学院》报迎来了第200期出版的日子!此时此刻,我们为《惠州学院》报在服务学院改革和发展中茁壮成长而欢欣鼓舞!

《惠州学院》报与学院发展一路同行。24年来,学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了重大的跨越:从惠阳师专到三校联合办学,从惠州大学到惠州学院,学院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办学规模逐步扩大。

同样的24年,《惠州学院》报从1986年创刊的《惠阳师专》报开始,先后经历了《东江高师》报、《东江高教》报和《惠州大学》报等发展阶段,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见证着学院改革发展中的每一次巨大的变化和可喜的进步。

当我们掀开历期校报,或旧或新的纸张,或简或精的版面,无论在字里行间,无论是诗情画意,总有一种学院发展历程的真实历历在目,它使人倍感亲切,总有一种创业者的艰辛动人心魄,它启迪着后来者:珍惜继承改革成果,勇往直前科学发展。

校报是学院党委主办的综合性报纸,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促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首先,校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它的重要特点。校报积极用党的方针政策,用科学的理论和价值观,用正面的信息和典型,来熏陶、武装、塑造我们的师生员工,鼓舞师生员工积极服务教育教学,为教育事业的振兴而奋发有为。这一方向贯穿于200期校报的始终,体现在每一个版面、每一段文字之中。其次,校报在传承文明、弘扬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每期校报上,无论是客观的新闻报道,还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无不体现了师生员工对真善美的热切追求,对假恶丑的理性抨击,成为师生员工交流信息、学习知识、开扩视野、汲取精神营养的家园。再次,校报的办报工作一直以青年学生为主力,充分发挥了青年学生的作用。每年总有源源不断的优秀学生加入这支新闻队伍,在学习、观察、写作、摄影、协作、思考中成长、成才,二十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学生编辑、记者精英,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服务社会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并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200期,意味着辉煌业绩的过去,召示着新的挑战迎面袭来,我们要总结办报的经验、教训,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将报纸做大做强,为宣传学院、服务师生再立新功。具体而言,我们的校报要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紧密围绕学院新时期中心工作,紧密贴近师生员工的生活,更好发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我们的校报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发展规划,善于不断吸纳国内外报刊的成功经验,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形式的时尚与内容的精辟相映衬,时代的潮流与地方的文化相揉合,力争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满足师生员工不断提升的文化、审美需求。

祝校报越办越好,祝学院各项事业更上一层楼!

 

200期,新的开始

———写在《惠州学院》报出版200期之际

  党委宣传部长  赵卫新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校报迎来了自己的节日——出版第200期。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是一个令人欣喜感慨的日子,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日子。在此,我们对长期关心和支持校报发展的各级领导、广大师生员工和读者表示衷心地感谢!

200期,包含着24度的春秋更替,包含着几代人的辛勤耕作,包含着几任办报人的奋斗与思考。《惠州学院》报的前身最初为《惠阳师专》报,创刊于19864月,随着学校的发展,几经易名。作为学校发展的忠实见证者,《惠州学院》报见证了20多年来惠州学院由一个师范专科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多学科、多专业、规模超万人的综合性本科大学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忠实地记载了惠州学院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转折、每一次跨越,忠实地记录了全校师生员工为学校发展所付出的才情和汗水以及他们所创造的成果和业绩。

学院党委宣传部作为校报主管部门,坚持以正面宣传报道为主的原则,突出学院党政机关报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党报的喉舌作用,积极探索校报办报的特殊规律,紧密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及教育改革的运作,在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先进人物方面开展综合的、立体的深层次报道,成为激发学校全校师生员工昂扬斗志、美好情操的精神食粮,是广大师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对外宣传的主要载体,是社会各界了解我校的一扇窗口,为学校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大学的风格、气质和水平,蕴涵于个性十足的校园文化中,而校园媒体正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最亮的窗口。作为校园媒体的主力军,校报时刻关注校园生活的动态,多方位、多层次地报道校园新气象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客观真实地向社会展示了惠州学院办学历程、学院蕴含着的大学精神、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莘莘学子的奕奕风采。经过历任主编、编辑的不懈努力,《惠州学院》校报不断成熟、完善。多年来,校报以及它的消息、通讯、评论、标题、版面连年在广东省高校校报协会等评比中获奖。办报最主要是要有人才,要有一支过硬的队伍。一直以来,校报十分重视校报学生编辑、记者的素质培养,学院新闻中心常年举办各种培训,在培养学生编辑、记者的创新意识上下功夫。学生记者、编辑在新闻中心得到了锻炼,提升了素质,丰富了人生,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校报感谢他们。

200期,一个新开始。2010年是学院特色办学建设年,学院的办学定位、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清晰。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向更高的目标进发。校报在200期之际,适应学院快速发展的步伐,正式改办为四版大报,这是校报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飞跃。

200期,一个新开始。《惠州学院》报将以学院党委、行政的重视和支持,以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关心和帮助为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发扬惠院精神,克服编制、经费等困难,以争创一流地方高校校报为目标,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地开展工作,积极准确地宣传学院发展重点,全面深入地反映全院师生的奋斗历程,力争把一份高品位、有特色的校报纸奉献在广大读者面前。

200期,一个新开始。校报将一如既往,与你携手前行,继续伴随着惠州学院发展的脚步,见证惠州学院美好的未来。

 

 

高奏改革发展的时代强音

——《惠州学院报》二百期随感

  人事处处长、研究员  纪望平

今天,我们迎来了《惠州学院报》自1986年创刊荣满200期的光辉时点。在过去24年如歌如潮的征途上,校报伴随着学院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自专升本的铿锵脚步,沿着改革发展的主线,殚精竭虑,披肝沥胆,风雨兼程,一路浩歌,用智慧和心血讴歌世纪更替的浩荡风采,用绿色和鲜花装点师生的精神家园,用真诚和灼见笔耕高尚的学术田苑,奏响励志创新、继往开来的主旋律。既为学院不平凡的高教改革大业写传,又为一代代惠院人的顽强崛起喝彩。她忠实地记载着惠州学院演绎变迁的壮志和豪情。

校报始于惠阳师专走向联合办学、开放办学初期。掀开散发着彩墨幽香的校报,我们立刻被带进了由近及远的时空隧道,面前油然浮现出一幕幕自强不息的动人情景,展现出一幅幅气贯长虹的壮美图景。曾几何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春意盎然的丰湖半岛,以“培养足够初中教师”为目标的惠阳师专曾以优良的师范教育和党建创新誉满粤海,为惠州大学的起飞打下了金黄的底色。19939月,省政府“师专改办大学”一声令下,打开了师专人无限的遐想空间。一时间,征地、剪彩、推山、募捐、引才,热闹非凡。看丰湖,龙腾虎跃,喜气冲天;望马庄,机器轰鸣,彩旗飘展。人们心中激荡着一朝分娩的紧迫感和茧破蝶飞的自豪感。面临狭小校区拥挤不堪的局面,惟有变革,才有出路;惟有突破,方见新天。新的使命使师生员工众志成城,紧紧依靠地方政府,遂化挑战为机遇。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新环境和对各类人才的新需求,惠大迈出了兼容并蓄、多学科、多门类开放办学的新步伐。在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创办了服装、经管、电子、计算机等社会急需的应用性专业,形成了普教与成教双轨运行、师范与非师范并举拓展、丰湖与金山湖两校区同时运转的新格局。君不见经管系垄断了惠州市银行、财政、税务系统的培训任务,晚间及双休日丰湖半岛车水马龙、人群沸鼎。君不见电子计算机系承接了大量市属单位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百万元项目络绎不绝送上门来。面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师范专业更是各显神通,热火朝天……惠大成立短短数年就创造了后师专时代的新辉煌,成为高教引领本地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经过8年跨越发展,迎着21世纪的晨钟,顺利实现了从惠州大学到惠州学院、从专科到本科、从老校区到新校区的提升和迁转,学院开启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纪元。通过转变观念,科学决策,加大投入,优化师资,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等举措,明确了前进方向,规范了内部管理,激发了创新活力,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应用性本科教育平台。举办本科专业40余个,在校生突破万人规模,教学科研硕果累累,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抚今追昔,新一代惠大人正秉承书院、师专崇教兴文的光荣传统,通过卓越不懈的努力,续写着改革发展的多彩华章。

校报虽四易其名,但其维护改革、促进发展的宗旨不变。其丰富的栏目设计及其变化,用浓墨重彩渲染了惠阳师专→惠州大学→惠州学院三个里程碑链接起的鎏金岁月,记录着时代律动的脉搏,铭刻着教职员工脚踏实地发愤图强的光辉业绩,折射出高教改革不可逆转的时代光芒,反映着一代代学院人锐意进取、兴学报国的抱负和品格。从那字里行间,我们隐约感受到一种无声的力量在震撼着肺腑,在呼唤着心灵,那就是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发出风驰电掣般的呼啸:日新月异的时代永不停息,它使骁勇者更骁勇,使畏怯着更畏怯。高教改革必须与时代同频、同步,开足马力,一往无前。看看东江父老的希翼与期待,想想知识殿堂求索者的至尊追求,当代惠大人任重道远,务应毕尽其力,奋发拼搏,挥洒薪火相传的大手笔,承转泽被后世的崇高使命。

十分可喜的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正以一往无前的胆略和气魄,高擎科学发展的大旗,成为团结务实、富有改革创新、国际视野、教育管理意识和不断推动事业进步的核心力量。随着085月奥运圣火传进校园,点燃了师生发愤图强的激情,掀起了新一轮的发展潮。一是强化慎密的战略思维和精湛的管理责任意识,确立了“搭平台、塑环境、立特色”的基本思路;二是突出服务地方战略方向,引领学院二次跨越;三是加强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四是加大经费投入,全方位改善办学条件;五是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教职员工待遇;六是打造国际化办学特色,经营大学品牌;七是精心打造校本文化,激发创业活力;八是建设生态校园,塑造高品质的物质文化环境。学院上下迎难而上,只争朝夕,已经和正在以上诸方面实现着新的突破。看今朝,招生就业形势大好,素质竞赛捷报频传。学院将坚持“特色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方针,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熔铸创新学魂,彰显个性色彩,优化育人模式,培育后发优势,走出一条出奇制胜的发展之路。

可以预见,未来波澜壮阔的高教改革与创新大潮,必将在校园迸溅出更为绚丽的浪花,这些取之不尽的题材和盛事,值得登高瞭望的学院传媒工作者紧握如椽巨笔去思考、探索、纪实和弘扬。

 

 

师生精神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离退休老干部  高光华

欣逢《惠州学院》报刊发200期之际,我作为一个曾经参与过院报的前身——《惠阳师专》报、《惠州大学》报的业务工作人员,对院报的健康成长,表示衷心的祝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曾先后就职于惠阳师专、惠州大学党委宣传部,是《惠阳师专》报、《惠州大学》报的组织实施、编辑出版的具体办事工作中的一员。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配合党的中心任务作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如实反映了广大师生的精神面貌,传达了他们的意愿和呼声,起到了党委与师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上下沟通的作用。在全省高教系统校报的评比中,多次荣获奖励。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出版的报纸,不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与今日的《惠州学院》报相比拟。翻开今日的院报,从内容到版面的编排、栏目的设置,从图片的色彩到印刷的质量,都上了一个大台阶,院报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成为全校师生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成为广东高校百花园中不可多得的奇葩。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渠道显多元化的趋势,但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有其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新闻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是永恒的客观规律。要在竞争中生存就必须发展,要发展就必须提高质量,要赢得师生的喜爱,就必须懂得读者的喜好,办出自己的特色,符合师生的需求。我作为一个老报人,虽然年事已高,离开工作岗位十几年了,但我仍然关爱着我们的报纸,关注着院报的健康成长。值此《惠州学院》报创刊200期的出版,谨向学院党政领导、编辑同仁,以及广大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全院师生为办好院报出谋献策,积极参与并奉献您的智慧,让《惠州学院》报走出校门,跨越广东,在全国高校校报的百草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更改本出版物版面说明

《惠州学院》报从1986年创刊至今,已经走过24个年头。校报编辑部非常感谢学院领导、师生及校外读者对《惠州学院》报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值此200期之际,按广东高校校报研究会的要求,顺应学院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满足师生的需求,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惠州学院》校报自200期起,改办大报并用新闻纸印刷,以增加报刊的信息容量,更好地为学院、师生服务。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