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4-09浏览次数:20

198期第3版:综合                                 20091215

 

教研园地

 

关于精品课程建设和申报的体会与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现已形成了师资队伍阵容比较整齐、课程特色鲜明、网页内容丰富等新特点。先后被评为学校合格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20082009年被学校推荐参加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在精品课程的建设方面,我们的工作体会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

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教务处和系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学校领导引进竞争机制,搭建竞争平台,加大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资助力度,请外校专家遴选申报课程,开设申报讲座,指导各课程的申报,协调教务处、网络中心及各个专业系之间的关系,统一部署和指导,使古代文学得以有机会在竞争中出。彭永宏副院长等学院领导亲临现场指导点评和指导课程建设的相关工作。教务处主要负责人多次为我们审阅和修改申报书。系主任还主持召开协调会,亲自邀请专家帮助审阅申报书,提出修改意见,并在组织上、资金上等各方面都给予充分的支持。这都为中国古代文学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形成课程特色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作为地方院校,我们在师资建设和教材建设及学术成果等方面是无法与名牌大学相抗衡的,但我们可以笔走偏锋,扬长避短,突出“人无我有”的专业特色。

第一,坚持引导师生开展苏轼寓惠研究,形成了以苏轼寓惠研究为主方向的课程特色。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其一,古代文学必修课程增加苏轼寓惠的讲授内容,并开设一系列苏轼寓惠研究的选修课程,如苏轼寓惠探幽、苏轼美学研究、苏轼寓惠研究、苏轼寓惠与韩愈刺潮比较研究等。其二,鼓励师生把科研注意力转向苏轼研究及苏轼寓惠研究的方向上来,多发表研究成果。其三,整合学院与社会力量成立苏轼寓惠研究会,为师生搭建苏轼寓惠研究平台。其四,聘请全国著名苏轼研究专家来校讲学。迄今为止,教师发表苏轼及苏轼寓惠研究论文近百篇,出版有关苏轼寓惠研专著5部,主持并完成有关苏轼寓惠研究的省级课题1项,教育厅课题1项,惠州市课题1项。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增加苏轼寓惠与惠州文化的内容,发表苏轼寓惠研究的学术论文多篇,编印学生有关苏轼寓惠与惠州地方文化研究的论文集1部,形成了浓厚的苏轼寓惠研究氛围。

第二,坚持诗词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形成了诗词欣赏与创作相结合的课程特色。自2000年至现在,教研室在全省率先为学生开设了“诗词欣赏与创作”的选修课程。在教学中做到欣赏与写作、理论与实践、古今创作经验与作品讲述、课内与课外、欣赏与创作示范、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教学与研究等相结合的特色,形成了研究、欣赏、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中采用教师示范、师生联句唱和、野外对句、现场点评、学生互评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诗词创作能力。我们还经常在课余组织一些侃诗会、诗歌朗诵会、诗词讲座等课外活动,并在《东江学子报》上开辟诗词栏目,创办《风辰诗刊》,编印师生诗词合集《木雁于飞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活跃了校园文化气氛。

第三,坚持古代文学服务地方建设的实践,形成古代文学与地方文化研究相结合的课程特色。这些年来,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活动,在《惠州日报》发表有关惠州文化建设的文章,主编《惠州文学》,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撰写有关地方文化研究的论文,并在《惠州日报》上发表了多篇有关地方文化建设的文章。

本课程形成的鲜明特色,在全省同类院校的课程建设中十分突出,即使与重点院校相比也不落伍,赢得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

三、精品课程建设强调团队精神

精品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无比重要。近年来,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有力的加强,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都趋于合理化,合乎精品课程申报条件。教师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都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近五年来,古代文学专业教师在全国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获得省、厅、市科研项目共3项,有力地支撑了精品课程的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必须有一个团结和谐、能持之以恒乐于奉献、不针针计较得失的团队,否则,将一事无成。教研室主任除了撰写申报书和负责主要的栏目内容的撰写与填充外,还要统筹、校订、审阅全教研室教师各自分工的任务,要经常整天泡在网络中心协调制作。申报网站建设中,教研室成员自行设计模板,把材料挂上去后,专家提出了不少意见,又三起炉灶重新修改,无形中也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在网站建设的一个月里,大家不分白天黑夜,晚上常常工作到深夜三四点,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硬是把这个任务拿了下来。

四、精品课程建设注重平时积累

从两次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平时的资料积累的重要性。我们围绕精品课程申报的目标,收集整理出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5大项材料,做到了未雨绸缪。我们平时还注意积累有关实习、讲座等图片及辅助教学资料,收集学生的获奖作品、已发表诗词等有关材料。我们通过真实的材料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文学课程建设的过程和水平。

五、精品课程的申报要仔细研究评审指标

根据两次精品课程申报的经验所得,我们体会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申报网站的建立要严格按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栏目来设计,条目要清晰,能体现申报书中规定的内容;网站建设要突出重点,比如可以单独将教学录像、课程特色等最重要的内容提到一级指标的位置;参评材料既严格按评审指标设计,又要变通;评估材料的二级栏目要醒目,一看就明了;网络课程必须体现课程的特色;有必要增设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以提高网站的使用率等等等。

(中文系)

 

人物访谈

 

关爱学生  携手学生攻科研

——访科研处处长罗恢远教授

我院科研处处长罗恢远教授自2005年起,让学生参与其主持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将毕业论文指导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期间指导毕业论文17篇,其中16篇为其主持的纵向课题的选题。现已发表论文9篇,其中1篇被人大书报中心全文复印,3篇被人大书报中心索引,6篇(次)被他人引用或列为参考文献。 近日,记者走访了罗恢远处长,了解其带领学生搞科研的心得体会。

循循善诱  提升学生科研能力

2005年,时任政法系兼职老师的罗恢远处长,担负着大四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工作。由于学生对毕业论文了解较少,对学科发展趋势研究了解较少,有的不知如何选题,大部分选题较为陈旧、缺乏新意。当时,罗处长正在主持多个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于是打算尝试让学生参与其课题研究,以便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罗处长把经过充分论证、材料收集较为齐全的题目,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解决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创新性不足、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不强的问题。“由于所选课题是经过严密地论证,并具有创新性,能够顺利地完成,将是高质量的论文,所以对学生的考验也比较大。”罗处长如是说。记者了解到,这些课题大都是紧紧围绕国家以及惠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热门问题进行探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较好的实际价值。

罗处长告诉记者,不少学生科研基础较差,没有经过论文写作的规范化训练,思路较窄,刚接触论文写作时不知从何下手。对于参与其课题研究的学生,罗处长给予了多方面的指导,包括如何搜集整理资料、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如何通过逻辑推理层层论证等等。罗处长还拟定好详细的写作提纲,确保论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引导他们多角度去论证问题,引导他们提出创新性的观点。

经过罗处长循循善诱的指导、修改,学生最终完成的毕业论文大都选题较为新颖、写作格式规范、论证较为充分有力、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这也为罗处长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与此同时,记者还了解到,学生通过参与罗处长的科研课题研究,对他们自身创新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包括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正是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罗处长让学生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我的课题能够按时顺利结题,也有我的学生的一份功劳。”罗处长如是说。

精益求精 发表论文助成长

罗处长对毕业论文严格把关,有的论文写了六稿,甚至七稿才最后定稿。尽管学生毕业论文定稿了,但是由于时间较仓促,往往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在指导学生参加完答辩后,罗处长从文章标题,到内容、结构、语句,乃至论证材料的补充等方面,对论文进行反复细致地修改,力求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定稿后,罗处长又积极联系学术期刊推荐发表论文。

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要单独地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难度是比较大的。为了让学生能够发表论文,罗处长以师生共同署名向专业期刊推荐发表论文。记者了解到,罗处长以师生合作名义在《华南理工大学学报》、《南都学刊》、《惠州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数篇论文,其中与政法系2004届毕业生陈秀文同学合作发表在《惠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上的论文《和谐社会视野下关于农民负担问题的思考》,更是被人大书报中心《农业经济导刊》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这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来说,是不多见的。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不少学生毕业后一直和罗处长有保持着联系,他们非常感激罗处长对他们写作毕业论文的悉心指导。在这些学生中,有些已经走上教师的岗位,有些正在攻读研究生,在相关领域继续做科研工作。

作为科研处处长,罗处长建议从事教学一线的老师多积累,多阅读专著、学术论文,了解自己从事的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多思考,积极申报科研课题,以便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自己承担的课题研究工作,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对于有志于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的学生,罗处长告诉记者:“应该具备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平时多看资料,多与老师交流,在老师指导下勤于思考,在大二大三年级尝试写作几篇小论文,积累经验,为更好地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奠定较好的基础。”    (郑秋强)

 

 

科研短波

 

我院师生科研喜结多项硕果

近日,我院师生科研喜讯频传,获得多项省市级立项或奖励。

在部级科研立项方面,我院中文系刘志生博士主持申报的“东汉碑刻词汇研究”项目获得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

在省级科研立项方面,彭永宏副院长为中心负责人申报的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已获广东省教育厅立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立项评审结果已于日前揭晓,我院思政部罗恢远主持的“六十年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哲学反思”等6项获得一般项目立项,经管系吴建新主持的“全球生产网络下广东集群企业升级的机制、评价和对策研究”获得青年项目立项。据省财政厅、省科技厅下达的粤财教 [2009]305号文件,我院电子科学系魏晓慧老师的《基于多传感器的智能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获科技专项资金地方项目经费立项。据广东省科技厅下达的粤科规划字[2009]196号文件,生命科学系王建兵老师的《速效生物有机肥在花卉及蔬菜中的应用效应研究与技术示范》获农业攻关项目立项。据广东省科技厅下达的粤科函农字[2009]1471号文件,我院生命科学系钟平生老师的《水稻健康栽培中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柴素芬老师的《优质蔬菜种植栽培和保鲜技术推广》两个项目获得2009年度田园农业科技服务专项计划项目资助。

在省级科研奖项方面,我院刘薰词教授主持的湖南省第二次农业人口普查专项研究课题“湖南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问题研究”为湖南省委省政府提供了重大决策参考,获得湖南省第二次农业普查研究课题三等奖。建筑土木工程系党总支书记许秋娟的《高校体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在由省委教育工委主办的首届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评选中喜获优秀奖。

在市级科研方面,我院黄晓霞博士等编制的《惠阳区商业网点规划(20092020年)》项目验收评审会,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规划》编制规范、思路清晰、资料翔实、有创建,对推动惠阳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极具引导作用和应用价值。刘熏词教授负责的“惠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研究”等16个项目获得2009年度惠州市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计划项目立项,其中13项为一般项目,3项为自筹经费项目。我院与惠州市共建的惠州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研究所共获得62009年市现代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项目。其中,蔡昭权副教授主持的“基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自主创新信息服务保障体系的研究”等3项为现代信息服务业课题研究项目,其他3项为与其他单位合作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项目和信息服务业公共服务现代化项目。从惠州市发改局获悉,我院获5项惠州市“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项目立项——经管系刘薰词主持的“惠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思政部罗恢远主持的“惠州市“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研究”、经管系黄晓霞主持的“惠州市县(区)及乡镇经济发展研究”、 惠州市农民收入增长保障机制研究和“惠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研究”。

近日,我院以“规划人生,激情创业”为主题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项目,被确定为2009年市财政扶持全民创业发展资金项目10万元扶持资金项目之一。               (宣综)

 

 

读者信箱

新生角色转变之如何走出转角的幽暗

编辑部老师:

您好!

我是09级的新生。入学两个多月后,我发现自己和身边的几位同学仿佛是雾海里的帆船,无法从转角的幽暗中摆渡出来。依旧不适应大学自由化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不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不懂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和处理学习与社团工作之间的关系。希望老师能为依旧处在如此困境中的我们挑亮心灯,为我们指点迷津。

此致

敬礼!

                                                            学生:忧然

 

忧然同学:

你好!

校编辑部老师将你的来信转给我,让我来回应你的来信,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回应你的问题。在这样全新生活、学习环境下,有些新生会感到不适应,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大学新生最容易出现的主要有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等问题。其中,学习目标的缺失带来的学习动力不足、时间管理的困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你和你的同学要尽快改变现状,让大学四年过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首先,你和你的同学要明确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的特点,把握要点才不会迷失方向。一是,大学学习内容具有专业性的特点,所学的专业与你们的职业生涯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为你们自己未来的职业做准备的。二是,大学学习过程具有自主性的特点,大学生学习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无论是从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及学习方式上都强调学生要凭借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此外,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合理安排。三是,大学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除课堂学习外,还有图书馆、互联网、社会实践活动、学术讲座、科研课题、校外实习等途径。四是,大学学习具有探索性的特点,除了要掌握书本知识外,还要对该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有所涉及,要敢于探究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与科学的研究方法。要敢于实践,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因此,针对大学新生存在的学习适应问题,我们的建议如下:

一、及时明确学习目标。你和你的同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未来职业的主要方向,尽早明确自身发展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兴趣、爱好,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当然,这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需要与大学的学习、社会实践中及时调整、明确奋斗的目标。

二、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立学习目标、职业方向后,你们要制订学习计划。计划的制定要兼顾学习、生活、体育锻炼、业余爱好和社团活动,对各种讲座、社团活动要选择性地参加,有意识选择那些与本专业和个人发展目标有关的活动。

三、树立新学习观,改变学习方式。你们要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要着重训练学习的思维方式,加强通过社会实践以培养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能力。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按时按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有计划、有系统地阅读课外专业书,增强课外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求助心理咨询,寻求老师的帮助。你们如果存在学习、人际等不适应问题,自身无法调节,可向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求助,让我们帮助你们走出困境。我们的办公地点在在旭日楼307室,电话是2529291。欢迎你们的来电。

我们希望你们早日顺利转角适合大学生活,并祝你们学习进步,不断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王红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