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4-09浏览次数:8

199期第3版:综合                                 2010228

 

教研园地

 

重视学科建设成果的积累,推动系列化专业教材建设

专业教材建设是对教研教改成果、教学科研成果的全面总结与推广,既反映了专业教师团队的教学科研水平,也体现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总体水平与社会效应,对提升学院形象、创建名牌专业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服装系始终 坚持“学工一体,学以致用”的办学宗旨,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及服装企业服务的理念,坚持培养服装应用性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并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全体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实践中,通过不断的知识创新、研究方向拓展、前沿专业理论应用,以及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科技攻关与实践,厚积薄发,为系列化专业教材建设奠定了基础。

10年来,由服装系教师主编出版的系列化专业教材达20部:    1988年,出版了《服装生产管理》(万志琴等)、《服装市场营销》(刘小红等 2005);1999年出版了《服装生产管理》(刘小红等);2000年出版了《服装企业督导管理》(刘小红);2001年出版了《服装品质管理》(万志琴等);2002年出版了《服装国际贸易概论》(陈学军)、《成衣工艺学》(吴铭等)、《服装零售概论》(刘小红等);2004年出版了《服装纸样设计》(刘东等);2005年出版了《服装营销数据分析》(刘小红)、《服装纸样放码》(李秀英等)、《现代图案设计与应用》(周建等)、《成衣设计》(林松涛)、《服装CAD》(杨雪梅);2007年出版了《出口服装商检实务》(陈学军等)、《横机羊毛衫生产工艺与CAD》(姚晓林);2008年出版了《成衣跟单实务》(冯麟等)、《服装专业英语》(张小良);2009年出版了《服装流行趋势分析与预测》(吴晓菁)、《成衣纸样电脑放码》(杨雪梅)及《 丝绸印花图案艺术 》(吴铭)等。

在这些教材中,大部分被列为纺织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中,《出口服装商检实务》被列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成衣跟单实务》于20094月被评为纺织出版社优秀教材,并计划列入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服装市场营销》、《服装生产管理》两本教材于  2005年被评为纺织出版社优秀教材;目前,《服装工业工程》、《内衣结构设计》、《服装连锁店设计》、《服装消费心理学》等10多本教材已被纳入纺织出版社出版计划。

 长期以来, 服装系十分重视教材建设规划工作,先后制定了“服装实用技术系列教材”、“服装经营与管理核心教材”、“服装高等教育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服装自考系列教材”等教材建设规划,以此明确教材建设指导思想及每位专业教师教材建设的方向,从而使专业教师做到教学、科研、教材建设三位一体,一举三得,锻炼和培养了一支思想作风过硬、教学内容先进、学术水平较高的专业师资队伍。回顾服装系的教材建设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确保教材建设时序的科学性与可实现性。教材建设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经常性的基础教学建设工作。一本好的教材,需要经受教学实践和长时间的积累,同时,随着科技和教育的发展需不断更新内容和体系。服装系教材建设在系领导的组织与统筹下,通过有计划地实施,从而保证了规划一门,完成一门。

2、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构建教材建设团队,这是搞好教材建设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服装系十分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整合,以此构建教材建设团队。目前, 服装系专业教材的开发,基本上是由课程组负责人牵头,以课程团队的形式完成的,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知识产权的纠份问题,提高了课程改革成果的共享性。根据统计,服装系有80%的专业教师参与了专业系列化教材的建设工作,这是服装系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也是服装系团队精神的充分体现。

3、通过专业学科建设,推动教材建设不断发展。为了落实“服装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与社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并根据服装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对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进行实效性调整,要求专业教师根据服装企业产品结构及技术结构的变化,开设新的研究方向。2000年以来, 服装系先后开设了服装工业工程、成衣跟单、内衣结构设计、服装营销数据分析、成衣工业放码等课程,这些课程经过5年左右时间的建设,都已出版了相应的教材。

总之,服装系专业系列化教材建设成果,源于系领导的重视及与出版社长期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源于对教材建设组织与规划的重视;源于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及学科建设中教学科研成果的积累。                                              (服装系)

 

 

学习贯彻《纲要》

 

周卫平教授:科学规划功能区发展石化产业集群

产业链要从生产制造向销售服务延伸

记者:您怎样看我市石化产业基地上升到国家战略?

周卫平:在国家进行战略布局时,惠州将会有一席之地,将会有更多机遇引进一些高层次项目,从而参与更高级别的竞争,并有机会享受到国家对应的优惠扶持政策。

记者:作为广东省的五大石化基地之一,大亚湾石化区具有什么优势,如何在全省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周卫平:大亚湾石化区集中展现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综合优势,包括地缘优势、港口优势、配套优势、市场优势和项目优势,具有发展成为超大规模经济体和区域经济中心的良好条件。

面对激烈的竞争,大亚湾石化区要有正确的政策引导、合理的产业布局,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 产业链从生产制造向销售服务延伸。具体来说,我们要通过政策倾斜、定向招商,引导石化产业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网络”的集群发展模式;以产业集群、特色专业镇和大型企业为依托,构建以公共服务平台、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及市场动态研究销售服务平台为联结功能的中心结点,形成联结众多相关中小企业的星形网络组织。

同时要制定与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相适应的、针对性强的集群政策,推动县(区)间产业资源整合,产业分工和配套,做好产业比较发达地区与其周边地区资源的整合,大力发展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促使产业链从生产制造环节向设计、销售、服务环节延伸,提高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和产业效益,推动形成紧密性强、关联性高的产业群。

 

发展精细化工需推进循环经济

记者:有专家说,当炼化一体化已成为沿海石化产业带的共同特点时,下一轮竞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细化工的发展水平,而目前我市精细化工发展与深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您对我市发展精细化工有什么建议?

周卫平:惠州市应该向深圳学习,精细化工园区建设要注重推进循环经济,对于落户园区的项目,要求在生产、消费和回收等各个环节注意节约和再利用,实现减量化、再用化和资源化,尽可能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和最持久的利用,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合二为一,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要求落户园区的项目是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和低污染、低能耗的“三高两低”化工项目。园区产业招商以下游高附加值精细化工项目、新型合成材料、工程塑料、特种化学品为突破口,坚持以资源整合为主线,完善配套上下游产业链。

记者:我市要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石化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能否相互促进?

周卫平:惠州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产业的许多企业集中在大亚湾开发区西部。目前,已投产工业企业7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主要包括东风本田、永昶电子、三洋光部品等。这些项目都离不开化工材料,石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将为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而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将为石化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大型石化产业

记者:如何充分发挥中海油、中海壳牌等大项目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

周卫平: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整合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产业链接,提高产业关联度;发挥民企优势,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具体包括:确立产业链横向一体化与纵向一体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适度发展龙头企业,将分工引向深入,形成上下游关联、产品结构互补、资源互补、功能互补的产业链,推动集群加快发展。以炼油、乙烯及有机化工中间体产业链为主导产业链,向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下游产业链延伸,重点拓展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业链,提高产业链关联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并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大型石化产业,民营企业发展起来了,中下游产业链条会更加完善,而且也加强了石化产业在本地的根植性。

记者:我们在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的同时,也要打造粤港澳地区休闲度假基地。石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如何兼顾?

周卫平:由于各县(区)发展水平实际上还存在差距,绝不能所有县区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石化产业。可以将全市的国土资源划分为改造提升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等4类功能区域。在改造提升区和重点开发区主要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集中发展电子信息、石化、汽车、机械和医药等高端产业。在生态保护区即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适度发展生态观光型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业、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

(摘自《惠州日报》)

 

周卫平教授:科学规划功能区发展石化产业集群

产业链要从生产制造向销售服务延伸

记者:您怎样看我市石化产业基地上升到国家战略?

周卫平:在国家进行战略布局时,惠州将会有一席之地,将会有更多机遇引进一些高层次项目,从而参与更高级别的竞争,并有机会享受到国家对应的优惠扶持政策。

记者:作为广东省的五大石化基地之一,大亚湾石化区具有什么优势,如何在全省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周卫平:大亚湾石化区集中展现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综合优势,包括地缘优势、港口优势、配套优势、市场优势和项目优势,具有发展成为超大规模经济体和区域经济中心的良好条件。

面对激烈的竞争,大亚湾石化区要有正确的政策引导、合理的产业布局,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 产业链从生产制造向销售服务延伸。具体来说,我们要通过政策倾斜、定向招商,引导石化产业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网络”的集群发展模式;以产业集群、特色专业镇和大型企业为依托,构建以公共服务平台、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及市场动态研究销售服务平台为联结功能的中心结点,形成联结众多相关中小企业的星形网络组织。

同时要制定与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相适应的、针对性强的集群政策,推动县(区)间产业资源整合,产业分工和配套,做好产业比较发达地区与其周边地区资源的整合,大力发展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促使产业链从生产制造环节向设计、销售、服务环节延伸,提高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和产业效益,推动形成紧密性强、关联性高的产业群。

 

发展精细化工需推进循环经济

记者:有专家说,当炼化一体化已成为沿海石化产业带的共同特点时,下一轮竞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细化工的发展水平,而目前我市精细化工发展与深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您对我市发展精细化工有什么建议?

周卫平:惠州市应该向深圳学习,精细化工园区建设要注重推进循环经济,对于落户园区的项目,要求在生产、消费和回收等各个环节注意节约和再利用,实现减量化、再用化和资源化,尽可能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和最持久的利用,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合二为一,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要求落户园区的项目是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和低污染、低能耗的“三高两低”化工项目。园区产业招商以下游高附加值精细化工项目、新型合成材料、工程塑料、特种化学品为突破口,坚持以资源整合为主线,完善配套上下游产业链。

记者:我市要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石化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能否相互促进?

周卫平:惠州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产业的许多企业集中在大亚湾开发区西部。目前,已投产工业企业7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主要包括东风本田、永昶电子、三洋光部品等。这些项目都离不开化工材料,石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将为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而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将为石化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大型石化产业

记者:如何充分发挥中海油、中海壳牌等大项目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

周卫平: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整合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产业链接,提高产业关联度;发挥民企优势,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具体包括:确立产业链横向一体化与纵向一体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适度发展龙头企业,将分工引向深入,形成上下游关联、产品结构互补、资源互补、功能互补的产业链,推动集群加快发展。以炼油、乙烯及有机化工中间体产业链为主导产业链,向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下游产业链延伸,重点拓展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业链,提高产业链关联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并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大型石化产业,民营企业发展起来了,中下游产业链条会更加完善,而且也加强了石化产业在本地的根植性。

记者:我们在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的同时,也要打造粤港澳地区休闲度假基地。石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如何兼顾?

周卫平:由于各县(区)发展水平实际上还存在差距,绝不能所有县区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石化产业。可以将全市的国土资源划分为改造提升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等4类功能区域。在改造提升区和重点开发区主要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集中发展电子信息、石化、汽车、机械和医药等高端产业。在生态保护区即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适度发展生态观光型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业、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

(摘自《惠州日报》)

 

 

焦点撞击

 

我看大学生“结梯”救人事件

我要向三位大学生表示敬意,谁说90后是被宠坏的一代,他们不在正是英雄的代表吗?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如一股暖流,融化了心灵的坚冰。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勇则中国勇,让我看到了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彭晓雪

 

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在不懂水性的情况下舍身救人,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固然绽放出了传统美德之光,但三条年轻活力的生命的逝去引起了我深切反思。生命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轻易夺走我们生的权利,我们不应提倡舍弃自身生命而营救他人生命的“勇者”,我们需要的是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而尽力抢救他人的“智者”。                ——李斯敏

 

就在我们还没来得及向英雄们致敬的时候,随即引出的 “牵尸要价”卑劣事件却暴露了当今社会的无耻一面,令人震惊,更令人感到悲愤。古人云:民无廉耻,不可治也。一个人可以追逐利益,却永远都不能失去廉耻之心。我们拒绝物欲横行的时代,呼吁人性化的社会!                                                                    —李阳

 

三条无辜性命的牺牲值得大家深思。无论面对何种危险,大学生除了要义不容辞地向他人伸出援手外,还应该量力而行,不应该为救他人而不顾自己的安危,应当结合自己情况并合理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巧妙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为解决问题而牺牲自我的生命。——黄禧

 

“天之骄子”救人的勇气可嘉,但是救人的方法存在重大错误。这恰恰证明教育是有问题。学校除了教会学生课本知识,还要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这才是防止悲剧再次发生的关键!                                                        ——陈志燕

 

我觉得在确实无能为力的情况千万不要采取冒险的行为救人,否则可能既救不了人也会搭上自己的性命,得不尝所失啊。换个角度来说,这三名大学生死了,叫他们的父母同学老师怎么办?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他们有没有想过他们这样的一时冲动,会带给周遭人多大的精神创伤。                                                      ——黄灿龙

 

大学生、冬泳队、渔民都为救人而努力,虽然在救人的方式上有欠科学,但他们都表现出了互助、团结的良好品质。当大家为了亡者而悲撼时,打捞公司的表现不得不让人深思:在这个社会上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打捞公司”?现代的企业文化难道只是口上谈兵?难道所谓的“追求利益是企业的本质”就可以把最基本的社会道德排挤在利益之后?——魏漫雅

 

3名溺水身亡的大学生无疑是值得尊敬的,也许有人认为不值得,三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为了二个孩子,不值得浪费这么多的资源。这是让人愤怒唾弃的一种想法。大学生,难道只是要让他们掌握知识理论技术,回馈给这个社会,其他的关于人的一切应当具有的基本属性,就可以置之不顾吗?                                          ——洪剑波

 

见死不救?不,当然要救!救人一命,胜做七级浮屠。但问题是有可能会丢掉自己的性命。倘若一命换一命恐怕还是值得的。但是如今三命换两命,我们都深感可惜。而且叹息世间又少了三位英雄。这次英勇救人事件的结果是惨痛的。但并不能证明救人的行为是没有价值的。见义勇为永远是人间的一颗璀璨明珠。                            ——石汉玲

 

 

人物访谈

笛声悠扬  古韵新声

——访广东大学生民族器乐大赛优秀奖获得者马汉英

近日,第四届广东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在广州大学城落下帷幕,我院学子在该艺术节上获得多个奖项。其中,来自08级音乐学专业的马汉英同学凭借一曲《古韵新声》在广东大学生民族器乐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马汉英不仅是学院学生艺术团器乐部的成员,同时也是学校笛子协会的会长。身兼数职的他用一支小小的笛子吹奏自己美妙的音乐华章,用音乐演绎自己独特的艺术人生。

 

兴趣偶然中形成

马汉英来自惠州市惠东县一个普通的家庭。小学三年级,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隔壁邻居在吹笛子,立即就被悠扬动听的笛子声所吸引。从此,他便深深迷上了笛子这种民族乐器,而那位邻居也成为了他吹笛生涯上第一位启蒙老师。

高考时,他选报了音乐方面的专业,主修的正是他拿手的笛子。凭借深厚的吹笛功底,他顺利通过了高考,并考上了我院音乐系音乐学专业。在此之前,马汉英一直没有接触过专业的音乐培训,直到到了大学,他才真正接触到专业的音乐课程学习。虽然学校没有专门开设教授吹笛的课程,但马汉英都会主动向老师请教有关笛子方面的问题。大一的时候,马汉英加入了学院学生艺术团,参加了多台晚会的表演,更是丰富了他的表演经历。此外,有空的时候他还积极到校外寻找老师切磋笛艺以提高自己的吹笛水平。

 

吹笛在于持之以恒

看起来简单的一根笛子,要吹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奏好笛子需从演奏姿势、气息控制及指法等方面苦下功夫。马汉英在平时的练习当中也在这几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要练好一个音,花的时间要很长,还要专门练习气息的控制”,马汉英说道。平时,他还经常做有氧运动以锻炼自己的气量。

马汉英告诉记者:“假如你一天不练,你自己会知道;两天不练,指导老师会知道;三天不练,观众会知道”。为此,他每天都坚持在宿舍、教室里练习吹笛的气息和技巧,一练就是两个小时,即使练到手指起泡都不放弃。虽然练习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遭受到很多艰辛,但他从不轻言放弃。“即使是很辛苦,但会为在辛苦中水平得到提高而高兴不已”,他说道。“以苦为乐、苦中作乐”正是他的学笛子最好的写照。

在谈到吹笛子带给他的心得体会时,马汉英总结出三点:第一,吹笛子会让一个人冷静,变得心平气和,假如一个人,心不静的话,从他的笛子声中就可以听出来;第二,吹笛如果吹到一定程度的话,人的反应能力会变得很敏锐;第三,多年的吹笛经历让他练就了一双知人识世的慧眼。“从听别人吹笛子的过程中,就可以听出一个人的说话方式,甚至可以大概知道他的性格。”马汉英告诉记者。

 

望苍穹无尽,待鹰击长空

获得广东大学生民族器乐大赛的优秀奖,马汉英既感到非常意外又抱以平常心对待。他衷心感谢那位引领他走进笛子世界的邻居以及学院指导老师给予他的种种帮助。

采访结束前,在问到是否有人生格言的时候,平静温和的马汉英突然一笑,说自己并没有什么人生名言。在失意颓废的时候,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着远山,什么都不想。“能力实现价值,如果想自己以后过得好一点,就努力一点”,憧憬未来是他的一大动力。

马汉英的话既简单又实在,让人不觉佩服眼前这个羞涩的男孩。我们祝愿这位笛坛新秀能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越走越宽,用他悠扬的笛声,在古韵中为我们带来新的美妙的乐章。

                                                          (姚小东 黄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