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平教授,女,1953年7月生,浙江宁波人,原惠州学院化工系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惠州市优秀专家及劳动模范、广东省第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兼任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阻燃学会理事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塑料工程学会塑料改性专业委员会理事、《无机盐工业》杂志编委。2004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惠州市劳动模范,2002年获中国第四届十大女杰提名奖,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首届“巾帼科技创新带头人”、省三八红旗手,市管拔尖人才,2009年获市第二届突出人才贡献科技之星提名奖。
周教授从事高校教育和科研工作三十二年。科研方面主要从事胶粘剂合成、无机材料合成、塑料改性及阻燃科学方面研究。主持并完成重大科研项目二十二项。先后开发出3.5水硼酸锌、七水硼酸锌、改性氢氧化镁、FR-J不饱和聚酯阻燃剂、铝酸钙、聚磷酸铵、FR-X等系列高效阻燃消烟剂,用于塑料电缆、人造革、矿用橡套电缆、玻璃钢、胶粘剂等材料的阻燃消烟,多数已实现工业化。研究成果中有十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两项通过市科技局鉴定、验收,三项获国家专利(第一发明人)。其中六项填补国家空白,属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其研究成果先后获新疆第三届发明展金奖,中国第五届发明展银奖,法国巴黎世界第八十二届发明博览会铜奖和法国政府特别项目奖。1992年获北京国际发明展铜奖,1994年获省科技进步奖,1997年获惠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广东省科技重点攻关项目“超细粉体与高聚物相容性研究及在阻燃材料中的应用”被国际经济评价中心(香港) 评选为世界华人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并获1999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研究简历因此被选入《国家级科技成果研制功臣名录》和《中国发明家大辞典》,2000年被美国科学传记学会评选载入新千禧年世界科学名人录。
三十多年来培养的高级化工专业人才遍布全国,不少学生已成为大型化工企业的总工程师和厂长。周教授任惠州学院化学工程系主任后,带领全系教师艰苦奋斗,建设广东省化工重点实验室,积极引进人才,搭建学术梯队和校企合作创新平台,使化工系顺利通过本科水平评估和学士学位评估,全系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2008年指导学生获第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作为连任三届的广东省人大代表,周教授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十届人大期间,共提交了十一份建议,参加各类视察和执法检查约20余次。
2003年出席广东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议如下:
1.关于政府对高校科研院所的医改问题制定专门政策的建议
2.关于扶持欠发达地区科技进步工作的建议
3.关于组建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中心的建议
2004年出席广东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议如下:
1.理顺办学体制,发展高等教育
2.关于重视经济成本,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建议
2005年出席广东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建议如下:
1.关于理顺惠州学院等五所省市共管高校财政拨款体制,促其健康发展的建议
2006年出席广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建议如下:
1.大力发展半工半读中等职业学校
2.关于将省道S119线增城路段改造 列入2006年计划的建议
3.关于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建议(市06年人大会议建议)
2007年出席广东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建议如下:
1.关于检查落实《教师法》的建议
2.关于《用行政手段促进节水、节电、节气项目的建设》的建议
3.关于《 解决食品安全的根本途径-全面实施农产品品牌制度》的建议
其中有些建议,如《关于理顺惠州学院等五所省市共管高校财政拨款体制,促其健康发展的建议》,是在市人大的协助下,走访了五个地区的高校,联系了近五十位代表,几个月的时间,几易其稿,最后写成。
作为兼职代表,周教授深知没有本职工作岗位的先进性,代表工作就会黯然失色。所以她一直注意处理好完成本职工作和履行代表职责的关系。把人大工作中最重要的民主和法制的理念用于自己的管理工作,坚持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决策,科学管理,推动她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使惠州学院化工系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她也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深入了解百姓心声,分析时事政治,归纳社会诉求,及时通过建议的形式反映到人大。
是的,周教授把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她人生最大的乐趣——也许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