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就业专版

发布时间:2011-04-08浏览次数:19

194期第3版:就业专版                              2009625

 

学子风采

 

心系西部,梦想飞翔

——记我院05级西部志愿者廖宇威、陈洁芬、陈桂清和曾德正

随着党中央、国家教育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启动,随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各地高校毕业生都积极响应。今年我院有4位毕业生参加这次计划,他们抱着“国家兴旺,匹夫有责”的态度,怀着自己的梦想,加入了奔赴西部的队伍中。

磨练自己,把握机会

“我不想那么平淡地过一生,我想多感受、体验更多不同的生活。”采访伊始,来自政法系05级法学专业的廖宇威充满激情地对记者说。当他在宿舍楼下看到有关西部志愿者的宣传海报时,他就开始关注有关方面的消息,并到网络上搜集相关的资料,以进一步了解西部的情况。电子计算机专业的陈桂清也是很早就着手开始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为奔赴西部做好充足的准备。

他们当初为什么会作出奔赴西部的决定呢?“广东虽然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市,但我觉得最能代表中国的还是西部,要想了解中国还得先从西部开始。”廖宇威表示,看过搜狐总裁番石屹的《西行25°》后,更坚定了他去西部的决心。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陈洁芬早就有去西部的打算,她认为:“只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才能发挥我们最大的作用。”陈洁芬和陈桂清一致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们不想错过这个服务祖国西部的机会,因而他们努力争取去西部的资格。在曾德正看来,去西部工作不仅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且自己可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记者了解到,他们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自小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面对家乡的闭塞和家乡的贫苦,一直都想改变家乡的面貌。因而延伸到想改变西部地区的状况,当看到西部计划宣传的信息时,他们都心有触动,怀着服务西部的梦想聚集在一起,一起奔赴西部,投身到西部基层建设中去。

 

蓄势待发,开创未来

相比于南方的城市,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而现在不少大学生吃不了苦,他们又将如何应对呢?廖宇威表示,吃苦是一种缘分,虽然自小很少吃苦,但不管多苦多累,他认为自己能够坚持下去。他刚上大学时,曾出现过水土不服的症状,但凭着毅力,他最终克服了。另外,他早就对西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了最坏的设想,无论西部的环境有多艰难,他坚信自己能适应。

心理上作好一定的准备,紧接着就是志愿的申请。他们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以实现对自我价值的最大肯定呢?记者了解到,在志愿报表上,自小就素有打抱不平性格的廖宇威,把法学支助列为自己的第一志愿,他希望自己能当一名平民律师,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贫苦的人们,能贡献一点就多贡献一点。陈洁芬则将远程教育列为自己的第一志愿,性格开朗的她是个追求个性、敢于挑战的女生,所以她觉得这份工作更适合自己。而陈桂清和曾德正分别把支教和开发金融列为自己的第一志愿,他们都希望能充分的运用自己专业知识帮助西部的人们。对于未来,他们充满希望,他们一致认为在具体的环境中做出的安排最实用。

另外,对于师弟师妹们,陈洁芬建议要抓紧学习自己所学的专业,多看书充实自己,任何事情经过衡量都能做出决定的。同时,曾任学生干部的曾德正也提醒师弟师妹要珍惜现在,珍惜时间。他们力求做到:当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编后语:面对祖国西部艰苦的自然环境,他们不仅仅是投以关注的目光,还伸以援手,毅然作出了奔赴西部的抉择。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为西部地区的人民服务,他们的毅力和意志,让我们肃然起敬,希望师兄师姐们都能在西部的工作中奉献热情,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黄禧)

 

 

双料“十大”  梦想照进现实

——我院第四届校园十大歌手冠军兼修身楷模得主陈嘉照

 

我在工作的时候别人在学习,别人在玩的时候我在学习。——陈嘉照

 

近日,在学院“超越梦想”第四届校园十大歌手大赛中,经管系07级审计学专业的陈嘉照成功摘取了非专业组冠军。同时,他以唯一的大二学生身份,在院团委2009年“五四”表彰中荣获“十大修身楷模”的称号,在校园里引起不小的反响。双料“十大”的背后,有着怎样精彩的故事?记者将带你走近一个真实的陈嘉照。

 

执着音乐,锲而不舍

    成为校园十大歌手冠军的陈嘉照,对昔日与音乐的故事仍记忆尤深。他从小热爱唱歌,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天赋,小学开始就经常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文艺汇演。尽管如此,但在高考之前他从未受过任何专业的音乐训练。

抱着一种对音乐的执着,2007年高考后的暑假,陈嘉照找到专业的音乐老师,开始了正统的声乐学习。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他参加了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试,成功获得了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民族唱法6级证书。通过专业的音乐学习,陈嘉照的音乐天赋开始日趋展现出来,他以民族唱法参加了不同的歌唱比赛,并开始崭露头角,在第二届“和谐之声”中国广播电视大赛中获得粤东十大歌手称号。

上大学后,陈嘉照加入了我院学生艺术团歌唱组,担任歌唱组副组长,开始了音乐演绎和部门管理的道路。在大一时,他先后参与了江北福利院义演、“同在蓝天下·一路上有你”艺术团成立一周年晚会、告别丰湖校区晚会、海雅百货爱心义演晚会等演出,积累下了丰富的表演经历。因而,他凭着一曲“yes or no”成功摘夺学院十大歌手比赛非专业组的桂冠宝座。

“站在台上,自己就是巨星”,陈嘉照说。他认为,在台上表演的时候,一定要足够的自信,以一种巨星的风范去表演,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呈现出来。

尽管陈嘉照已在音乐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他不会因此满足。他表示,在音乐上,他会一直坚持,继续努力,并一丝不苟地要求自己,期待着有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学习工作两不误,忙并快乐着

大一的时候,陈嘉照除了担任艺术团歌唱组副组长,还是校学生会外联部的委员,上课之余,他常常因节目排练、到校外与商家洽谈赞助等忙碌着。尽管如此,在学习上,他的成绩在班级却是名列前茅。在20082009年度的奖学金评比中,他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三好学生标兵”、“突出才能奖”等多项奖项。于是,工作和学习表现皆出色的陈嘉照,荣获“十大修身楷模”称号。

谈到如何平衡学习和工作的关系,陈嘉照说道:“时间是挤出来的”。虽然平时的工作非常忙碌,但工作之余回到宿舍,他都会挤出时间来看书。“我在工作的时候别人在学习,别人在玩的时候我在学习”,生活虽然忙碌,但很充实。如今已成为艺术团副团长的陈嘉照,似乎已经喜欢上这种忙碌并快乐着的感觉。另外,加上“十大修身楷模”的身份,陈嘉照更是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他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身边更多的人。

而能够做到工作和学习皆不误,其中又有什么好的学习窍门呢?陈嘉照告诉记者,平时上课的时候,他都会认真地听讲,把每节课的重点及精华部分牢牢地理解并记住,在复习的时候就轻松多了。他说,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一定要牢固地掌握住,此外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点,有的放矢,发展自己的特长。说到考试的“捷径”,他建议大家在考前的一个月就要开始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从基本的知识点慢慢地扩散和深入。

 

备战CPA,勇创艺术团新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充分的规划,继而付诸努力,才能取得满意的收获,陈嘉照就为未来一年的学习和工作规划做足了准备。采访中,陈嘉照告诉记者,在学习上,他将更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打算参加明年9月份的CPA(注册会计师)考试。去年10月份,他已经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5月份刚刚参加完全国会计初级职称的考试,接下来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CPA考试。“也许机会很渺茫,但是我会尽力地去尝试去争取”,他说。

说到下一年的工作计划,陈嘉照开始侃侃而谈。未来一年,他打算继续在艺术团留任,他希望在团委老师的带领下,艺术团的演绎方式能够有所创新和突破,例如新增魔术表演队等。另外,他希望下一届的艺术团能够扩大规模,吸纳更多的演绎人才,创造出更多的精品节目,让艺术团更好地发展。                            (郑秋强)

 

 

就业启示

 

用双手创造成功与胜利

就业与创业已成为时下的炙热话题,从就业到创业的过程往往需要付出一番努力与打拼,才能创造宝贵的财富。在这家年为国家贡献利税过200万元的服饰贸易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经营者身上,我们或许可找到答案。他,就是我院98届优秀毕业生陈毅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佼佼者。近日,记者走访了陈毅斌,走近了他的成功之道。

 

蛰伏与历练,为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1998年毕业那一年,陈毅斌被推荐和分配到东莞市虎门镇一所职业中学任教。他坦诚自己并非那种“安于现状的人”,并不会因为手捧着一个“铁饭碗”就放弃了对未来事业和人生的大胆规划与设想。于是,为实现自主创业,陈毅斌开始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做关于创业定向方面的尝试。他先给两家服装品牌公司当兼职设计师。后来又在一家香港服装品牌公司兼职,跟着设计总监到国内外市场出差。陈毅斌在实践中不断收集服装行业和市场实战经验的同时,也让自己掌握到服装行业的一手信息与资料,为以后的创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20008月,陈建斌自觉创业的时机已经成熟,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两个服装商标品牌“OUWEI欧位” 和GUIWEI归位”, 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陈毅斌回忆说,前期的蛰伏和历练,为后来的自主创业奠定了基础。也因为前期大量工作的铺垫,也让他的创业道路少走了很多弯路。对于自主创业,他颇有体会:大学生自主创业没有捷径,只有先厚积才能薄发,也唯有足够的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实现质的飞跃。

 

科学的经营管理与大胆创新,收获成功

虽说万事开头难,而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这条道路上,困难却远远不止于开头。谈到克服这些困难,陈毅斌认为,科学的经营管理与大胆创新,是他收获成功的一本秘籍。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国际市场的时装流行动态,在自主创业的第三个年头(即2003年),陈毅斌在香港成立欧璐服饰有限公司,并把设计工作室长期设在香港,同时也加强与意大利米兰时装界的联系,以便及时收集到欧洲市场的最新最快流行资讯,为自己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赢得先机。2004年,为全面推广海外业务以及发展中国市场连锁加盟业务,陈毅斌又在国内成立“东莞市欧璐服饰贸易有限公司”。20052006年间,陈毅斌在国内重点城市设立品牌旗舰店,对品牌形象进行全面的提升。同时为更好的发展国内中西部和北方市场,他设立了西安欧璐贸易有限公司,使“欧璐”的市场版图进一步扩大。

2008年,针对全球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普及化和商机潜力日益壮大、投入成本较低的情况,陈毅斌果断决定重点开发电子商务领域的网上虚拟专卖店,与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淘宝公司合作联手打造电子商务市场。在短短的一年内,电子商务为公司带来800多万的销售业绩,这是传统经营模式结合新电子科技信息化的一个新突破,从而打造了一个强大的虚拟交易市场。

度过了金融危机的难关,陈毅斌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在未来35年内,我们的销售网络将增加2倍,销售业绩将提高3倍。通过深入的渠道优化和终端形象的不断提升,在未来的时装市场上,欧璐公司也将更稳定地占有一席之地。”

 

高瞻远瞩,规划好自己

陈毅斌认为,创业应从大学期间开始做好准备,大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对自己将来的事业做一个长远和高标准的规划,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和就业意识。当然,同时也要对自己的人生要充满自信,不要因过分的担忧而变得消靡不振。如果没有认真做好规划,便很难有一个努力的目标和动力,且容易被身边的诱惑所俘虏,迷失方向,浑浑噩噩地地度过大学时光。“确定好自己未来事业的规划后,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时间提升自己,打下扎实的基础。除了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自主积极地去拓展和学习一些跟自己专业有关的知识。”陈毅斌说,虽然他所学的专业是服装设计,但他大学时代经常到图书馆借阅或者购买一些与服装行业相关的书籍,比如关于服装工艺处理方面,设计纸样方面的等等。

他还强调,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要勇于克服困难,抱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心态,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打下扎实的基础。他说“树立正确和高标准的目标规划,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持有一份吃苦和坚持的决心,那一切的成功与胜利都是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林培鸿)

 

 

好书推荐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不是一本新书,但却是一本销量和口碑都不错,同时也鼓励了一大批读者——尤其是大学生的励志读物。该书的作者是一名25岁的年轻董事长覃彪喜。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里展现的是覃彪喜写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他以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同时也是以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过来人的身份,结合自己在求学、求职和创业过程中的经历,准确把握现今大学生的普遍心理,并在学习、考研、求职、创业等方面提出新颖实用的观点,为大学生们解读自己、走出困惑提供了全面的帮助。他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作者身边现实的生活。这些生活在作者身边的大学毕业生的生活和故事,比任何一个权威的案例都更为生动而真实。

书中的18条忠告宏观地概括了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从小处着手,谈及多个细节的问题,给广大大学生指明了前进和努力的方向。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很多你坚持了很久的观点、或者迷茫了很久的问题,会豁然开朗起来。很多东西,覃彪喜都用发生在他身边真实的事情作为案例,让读者明白了很多道理。比如:知识不等于能力,所以仅仅考试高分、专业课拔尖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大学要锻炼的是一种思维的能力,读大学,就是要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让我终身受益。我们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不应只是结论,更应是方法。方法是有弹性的,它可以在生活的任何场合应用。还有大学不等于技校,所以我们在读大学的时候,读书不能太功利,要多读好书,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拓宽我们的眼界,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更好地举一反三,因为每门学科都是相互联系。第三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兼职学生”的问题,现在某些同学很以自己“身兼多职”为荣,认为现在做学生能赚钱以后一定比别的同学,强,其实不然,要知道学生的主业还是学习,如果你连读了四年的专业都不懂,以后,你凭什么和人家竞争呢?兼职可以做,但是切不可太过火。还有一点是关于“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正所谓:“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在大学,在什么样的教室上课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上课的时候能够与老师作思想的对话。老师不仅仅能教授你知识,更能让你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法,这是我们一生受用的。还有很多很多,无法一一详述。

找个时间好好去读读这本书吧,你一定能够获益匪浅的。            (杨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