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副刊

发布时间:2011-04-08浏览次数:21

191期第4版:副刊                                  2009331

 

征文选刊

我享受教师这份职业

人总是要怀旧的。

近年来,我的第一届学生——惠阳师专数学科1980级的同学频频举行同学会。已经步入中年的他们如今分布在广州、深圳、惠州、东莞、河源、汕尾等地,无论在公务员队伍、在教育战线、在企业商海,大家都扮演着领导、骨干的角色。之所以频繁地同学聚会,是因为在这个现实、浮躁的社会中,他们大学情结未了,觉得同学情谊弥足珍贵,80级数学班的凝聚力依然存在。

翻开尘封已久的照片,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27年前:1982年春,带着“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毕业生”的光环,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我来到了惠阳师专,开始了教师生涯。

在万业待兴中起步

当年的惠阳师专地处丰湖半岛,环境幽雅,风景宜人,被人称为“神仙住的地方”,然而,由于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万业待兴,学校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场地设施、仪器设备等十分简陋,全校只有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几个师范类专业,学生600多人,每次全校开大会,讲师们都被一一请上了主席台,副教授更是凤毛麟角。我所在的数学科是当时学校中较大规模的科(室)之一,每个年级一个班,总共也就100来个学生。所幸的是数学科有一批非常敬业的教师,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我在老一辈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当助教、上讲台、带实习,并接任了80级数学班的班主任。由于年轻,由于没有牵挂,出自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也出自于责任,我对这个班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与心血。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半后的毕业前夕,80级数学班被评为学校的先进班集体(三年中他们班获得的唯一的荣誉),我也第一次荣获学校“优秀班主任”的荣誉称号。

毕业后,学生们时刻惦记着他们的老师,关心着母校的变化和发展。在毕业20周年聚会上,他们还专门为2003级优秀的师弟师妹们颁发了奖学金。每次聚会,与当年的学生见面,我都能一一叫出学生的名字,而他们也把我当成了他们的大姐姐,甚至把我称为80数学班的第7女生(这个班共有6位女同学)。每当与学生们在一起,我真的仿佛年轻了,我真的融入了他们的班集体,是教师这个职业使我变得更有激情、变得更有活力!

从大姐姐到母亲的角色转换

光阴荏苒,17年后,在惠州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的第一年,我又担任了数学系2000级本科(3)班的班主任。此时的我,已在数学系党总支副书记的岗位上干了好几年,但跟学生打交道依然是我的最爱,面对年轻的学生,我觉得自己不再是大姐姐,而是扮演着母亲的角色。

两年前,有一位因数学基础较差而想转专业的学生问我:“老师,数学这么枯燥,为什么您每次站在讲台上总能保持兴奋的状态,感觉到您每天都那么高兴?”我告诉他,因为我喜欢数学,更因为我喜欢当老师,看到你们我就感到十分开心。在我的关心和鼓励下,这位学生克服了对数学的畏难情绪,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成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他请人代笔写了条幅送给我,写道“活力——教会学生怎样年青的良师”。

道不尽30年风雨情

30年,也许对于悠远的历史长河来说,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瞬间,然而对于人的一辈子来说,却足以回味无穷。试问人生又能有几个30年?从20多岁的青春年少到如今即将离开工作岗位,扎根惠州学院近30年的我,见证了她的巨大变化:从师范类专科学校到综合性本科院校;从单一师范专业到理、工、农、法、经、管、史、教育等9个学科门类,14个系部,40多个本科专业;从600人到近万名学生的规模;我们的校园也由原来小巧精致的丰湖校区搬到了占地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的、花园般的金山湖校区。我早已把学校看成了自己的家,眷恋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如今,我即将从数学系党总支书记的岗位退下来,除了继续站好讲台教好数学外,我还是学院爱乐合唱团的成员、学院教工舞蹈队的骨干,在08年学院的田径运动会上,我还摘取了教工女子老年组60米短跑的金牌。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也为我提供了在其他舞台展现自我的机会,让我在平日繁忙的工作之余,体验别样的快乐。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将近30年,一路走来,学校变化了,年龄变化了,唯一不变的是我站在讲台的激情与活力。因为,我享受教师这份职业!                                              (数学系副教授  王小梅)

 

 

单身旅行

搭车时,我总会坐在最前头,一动不动地望着窗外,看着浮云、飞鸟、安静的树、飘荡的花在我眼前呼啸而过。

我看着海鸟尖叫着从我头顶飞过。他们白色的羽翼在海和天浑然一体的蔚蓝里滑下一个亮丽的白影。海浪在船身下奔腾,白色的泡沫四散开来消失在透彻的海水里。我的世界在那移动的背景里总显得灰暗,我想,总有一天我会以同样的姿态离开,告别那个蓝得清晰透澈的天空,告别那些总是掠过我头顶往南飞的鸟儿,离开心爱的蔚蓝宽阔的海,陪了我十几年的房子和老树,还有那些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然后,像浮萍一样飘荡在世界的某一角落,为生存而努力……

离开那天,当车子缓缓启动,车窗外,弟弟不舍和担心的脸孔一闪而过。我起身,头伸出了窗外,看着他原地伫立的身影被风儿拉的好长好长,逐渐模糊,最终消失在拐角里。迎面吹来的风刮痛了我的脸,不知何时空气里飘着一种淡淡的悲伤。原来,无论你以什么样的心情离开,是期待还是失望,是兴奋还是留恋,离别总让一切变得感伤……第一次离开家人,第一次坐上长途汽车,第一次那么正式地告别我的海。

没离开,我就已经开始思念。一个散文家说:“这个世界能带走人的不是路,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子。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不论我们多么舍不得,我们终究得迈出我们铿锵的步伐,挺直腰杆走下去,只是因为外面的天空符合我们的梦想。”

 突然,我想起杜拉斯,那个敢爱敢恨,绝望却不放弃抗争的女子。我喜欢她像水一般的文字划过一个人的心头,让人颤抖却看到希望。她说,犹如东方的晨曦预示着你的生命进程,每一分每一秒都将从这里开始。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就像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一样,为了心中的远方,成为一个生活在别处的人。在我们的单身旅行里,在我们仰望星空寻找方向时,只是希望我们有足够的信念支撑着我们勇往直前。

漫漫人生路,我们注定得单身前行去耕耘,去收获……(计算机科学系  郭燕娟)

 

 

破阵子 •饮西湖1

小棹青烟斜月,疏星旧曲溪亭。此是去年离别处,泪洒东风入画屏,拈花笑薄情。

几处萧笙明灭?一湖清浅游萍。聚散随他成绝意,醉眼成伤舟不行,鹧鸪啼不停。

(注:己丑元月既望,与友人于西湖泛舟夜饮,作此阕。)    (浮鱼)

 

 

雾里所思

那天我一大早睡眼惺忪地起来,眼前扑来白蒙蒙一片。哇,好浓的雾!我雀跃地下了床,跑进风景里,一股清新沁人心脾的味道把空气溢得满满的,晨雾迷蒙,模糊了万物的轮廓,瓦房、青山、垂柳都好像被塞进了一块棉花糖里,融合在了一起。这让我突然想起某首诗里的六个字“寒烟,凄草,凝绿”,唯美的画面……

喜欢古诗人对待生活的那份豁达与悠然,简单而不失浪漫,随意却不落高雅。因为有了那份心境,所以万千世界,草木一秋,成了他们眼中赏阅不尽的风景,春闻暗香浮动,妍妍芳草;夏听流水蝉鸣,风啸雨吟;秋赏日落乌啼,黄叶纷飞;冬看雪絮片片,梅花点点。任它飞云过尽,水去无返,只管坐赏烟霞,吟风颂月。因为一花一草都是画,所以信手拈来总是诗。心诗化了山水,山水则锻造了诗意的心灵,诗意的人生……

诗人的一生,也许没有腰缠万贯的财富,没有惊世骇俗的功勋,他们孑然一身,只装得满身的才气,有一草屋一青灯,持一白纸一笔墨在手,以万物为伴,谱诗作对,尽管清贫,只求个逍遥自在也心足。对他们来说,幸福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不用太多的刻意追逐,只在享受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想起有人说,幸福、快乐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当你出生那一刻,它就连同亲情、时间等一起被赋予了你。日子一段接着一段,不变的姿态,不变的步履,一天天地把岁月刻画成历史。我们站在时间的流水线上,寻寻觅觅着我们各自想要的幸福,生活会把我们的未来打造成什么摸样,我们不得而知,平凡的日子里,也许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心中的信念永远保持最鲜亮的颜色,然后做好每一件事情,默默地履行着对自己的承诺,对生命的承诺。幸福在哪里?不在目的地,在路上,在我们身后走过的千千万万深深浅浅的脚印里,也在春天枝头的那一抹红色中,在炎炎夏日的一股微风里,在晨曦时分缀着莹莹白露的绿叶中,在黄昏里泛着涟漪的湖面上,甚至,在品着浓香午茶的悠闲中,在三五好友天南地北的攀谈里。幸福就是可以这样的简单,理所当然。

“永远保持春天一般的心情”,也许,这就是诗人的心境吧,做到了,我们也一样,可以一路吟啸徐行……                                    (生命科学系  洪冰)

                                             

 

季节之叹

季节,是一个很奇妙的名词。她常常带给我们惊喜。                ——题记

下课的傍晚,骑着单车的我飞奔在校道上,感觉迎面吹来的风刺骨的冰冷,不禁伸手拉紧外套并加速前进。这两天重卷而来的北风有些肆无忌惮,把前几天类似于春之暖的美好天气刮得无影无踪。而几天前温暖明媚的天气里,早晨和同学一起爬山,眺望远处的雾霭山岚时还让我惊喜今年春季的早到呢。没想到才两天而已,就又是这样阴霾的、起风的寒风。可是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要好好适应这样阴晴不定的转季天气。

传统的农耕生活给中国留下这样一句名留千古的农谚:“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在以务农为生的农民兄弟眼中,春季就是耕种的最佳季节。而我们从小读到的课文或者是文学作品里也用文字向我们描述生机勃勃的春天。“春天到了,冰雪融化了,花儿绽放出笑颜了,小草发芽了,树叶绿了,小鸟开始在树枝上歌唱……”这是我们从小背诵的文字。美妙而充满生机的春天,总是带给人希望的感觉。依稀记得小时候总喜欢在下着濛濛细雨的春天日子里去我家的果园里看那些开始生长的青梅。看着他们一点一点地由青涩直至熟透,总会被生命的力量所感动。

传统定义上的夏天通常是炎热与汗水。而我却在自己的心目中给夏季定了这样感性的定义:毕业与离别。每一场毕业都是在夏天之际。夏天,似乎注定了要见证一场又一场莘莘学子间的离别。还记得,初中毕业时,隔壁班男生画的那幅关于海边关于祝福的美丽图画,成就了一个女孩发自内心的感动。高中毕业后回到母校仰望那些绽放出花朵的凤凰树时,热泪盈眶,想到浴火的凤凰,想到重生,想到自己漫长而艰难的道路……而两年后的夏季,我又将面临怎样的人生际遇呢?但是,我同时也相信大汗淋漓的夏天酝酿着生命的衍生。

丰收而充满喜悦的秋天,在我的认知里一直是一个由金黄色的麦穗和文字里描述的香山红叶重叠交织而成的色彩凝重的季节。“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很久以前有个诗人这样说过。只是此时,我想到了真正的秋季,那样的季节里,离家的孩子开始变得沉默而忧伤,开始想念家里的父母双亲,开始怀念自己逐日远去的青春年华,开始习惯踩着厚厚的落叶散步在浓荫大树下并思考自己的人生与未来。秋季,教会一个孩子如何去爱自己所爱的人,教会一个孩子学会真正的思考。

文字里描述的北方是银装素裹。我们想象中的冬天也应该是被漫天大雪所覆盖,然后孩子们在白雪皑皑的地上堆雪人打雪仗。可是,对于我们这些沿海的南方人而言,以上所述只能是文字里的描绘或者是冬季远行时所见的美景。我们真正经历的冬天是时而阴霾时而冬日普照,时而阴冷时而干燥的。怕冷的我仍然喜欢冬天的莅临,因为总觉得冬天的冰冷可以让人更加清醒。在冷冷的冬季里,人与人之间也往往更加亲近,亲情友情都在冬天里彰显了她们的伟大,给我们带来心灵的温暖。

四季是大自然习惯性的时序变迁。我们每个人都真实地活在每一年的四季中,深切感受到四季中的悲欢喜乐。我想,只有历经一个又一个四季,并真心度过每一个季节,才能真正地活出有意义的生活,把握有价值的人生。            (经管系 林瑞华)

 

 

惟有少年心850字)

我在写武侠小说。

故事中的少年抱着一只松鼠轻叩女孩的门,门吱的一声开了缝,螓首蛾眉,巧笑倩兮。少年拍拍松鼠的头,指着女孩对它说:“乖,这是娘。”女孩扑哧一笑,眼波流转。

我的指尖顿在女孩眼波流转的那一霎,目光怔怔的。许久,我也笑了。

我想我的江湖武侠里,始终存在着一个人,他一直都在,如刃之于剑,藏在我每一个故事的孩子身上,年深日久,挥之不去。我笔下的武侠,实是无暇,而江湖,铺展开了一群少年草长莺飞的年华,如记忆中的青春,兵荒马乱,永不散场。

我故事中那些长不大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思考,是永远的浪迹天涯,还是找一片自己的天地,和心爱的人厮守。我想象少年说话时的神情是歪歪的笑,阳光在他身后雪崩般铺天盖地,我开心地把铅笔咬得咯吱作响。

故事中的男子握着少年的肩,“你要像呵护一柄利剑一样,呵护自己的爱情。”风穿过树林,慌慌张张吹向远方。远方,女孩离开的方向。我开始为少年心疼,那些细如尘埃的误会,女孩的敏感矜持,少年的不愿低下的尊严。故事里,少年带着他的剑闯进人群,他要再一次把女孩从人群中找出来,紧紧牵住。

年少,包括那些懵懂的美丽,又何尝没有因为好强而有了难以弥补的错误?互相伤害后才学会对往事微笑,可是,微笑,已是多年之后。

我翻出闲置了很久词集,书签夹在踟躇不前的那一页:“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我曾经停留在那一页,是不是因为想起了什么?

或许那些久久难以释怀的情节,属于每一个曾是少年的人。它们在大街小巷中大同小异,他们随着年华走进时间的荒野。然后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记下,或许是文字,或许是歌声。一个冬日的午后,歌声在耳边,掀起了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尘埃:

斜的雨斜落在玻璃窗,黄的叶枯黄在窗台上。

背着画夹的少年郎,穿过雨帘投来他的目光。

路过的人都像他张望,他却将一只口琴吹响。

再见吧那旋律依稀在唱,再见时已不是旧模样。

以后春花开了秋月清,冬阳落了夏虫鸣。

谁来唱歌谁来听,谁喊了青春谁来应。

以后红颜老了少年心,琴弦断了旧知音。

谁给我一句叮咛,谁看见夕阳人影。                            (黄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