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

发布时间:2011-04-09浏览次数:110

2082版:综合               本版学生编辑:刘碧丹           2011228

 

 

杨海涛书记和科研处受省社科规划办、省社科评奖办表彰

116,在由广东省社科规划办和广东省社科评奖办举行的“2010年广东省社科规划管理工作表彰会”上,我院党委书记杨海涛和科研处均受到表彰。其中,杨海涛书记被评为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鉴定认真负责的专家,科研处再次被评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科研处  /图)

 

我院获评为市公民素质教育与终身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先进单位 

20101228,在惠州市公民素质教育、终身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总结表彰文艺晚会上传来好消息,我院荣获“惠州市公民素质教育、终身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名教师被评为“惠州市公民素质教育、终身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先进个人”,3名学生获演讲比赛优胜奖。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日兴带领部分师生出席了晚会。(何妙)

 

我院党委统战部课题组论文获奖

我院党委统战部课题组杨桂森教授主笔撰写的《新形势下宗教在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和影响问题研究——对藏区宗教信仰与民族团结问题的调查与研究》论文被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评为2010年度全省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统战部)

 

 

新学期开学首日我院教学秩序良好

223,我院开学首日。学院领导、各职能部门领导组成七个检查小组到各系检查开学工作。各小组查看了教师和学生的到校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并到各系召开了座谈,听取了汇报,了解了系(部)的详细教学情况,有的还进行了随堂听课。从检查的情况表明,我院开学第一天,教学秩序井然。(教务处)

 

北京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买鸿钧来院作学术报告

1223晚,买鸿钧《艺术纵横谈》学术报告会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美术系师生、惠州画院画家及惠州市美术界朋友250多人出席。买鸿钧老师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谈中国画的发展与传承及中国画创作,并结合个人体会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国文化与做人、画画的关系,受到师生们的欢迎与好评。 (美术系)

 

我院举办两场音乐会  展现音乐系师生教学成果

元旦前后,我院举办两场音乐会:主题为“打开你的心”的吕欣老师07级学生声乐汇报音乐会、主题为“心灵的跳动”的段小敏副教授钢琴重奏教学汇报音乐会。音乐会充分展示了音乐专业丰硕的教学成果,给师生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学院领导李秀峰、杨海涛、彭永宏、赵日兴、赖美琴等分别出席了两场音乐会。 (潘文宽  马海林) 

 

服装系GST实验中心成立

20101224,惠州学院服装系“GST实验中心”揭牌仪式在服装大楼会议室举行。GST实验中心由惠州学院服装系负责提供硬件,广州春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免费提供价值18万元的教学软件及后期培训与售后服务。该实验室的建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服装工业工程、服装企业管理等专业师生的践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服装系  刘小红)

 

各扶贫小组在博罗麻陂开展扶贫济困活动

根据学院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安排,近期,我院7个扶贫小组陆续前往被帮扶点博罗县麻陂镇各村开展扶贫济困工作。 各扶贫小组成员在各村委会办公室与扶贫对象、村干部举行座谈会,了解扶贫对象的家庭生活及子女读书、就业情况,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勤劳致富,并向每户贫困户送上了慰问金和慰问物品。(博罗麻陂镇扶贫小组)

 

我院老师作品获得全球城市标志性建筑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优秀奖

由城市观察杂志社和广东参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城市观察·大城地标——全球城市标志性建筑摄影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我院教育技术中心曾裕林老师摄影组照作品《惠州奥林匹克体育场》获优秀奖。(教育技术中心)

 

我院2010年入伍学生陆海空兵种齐全 首次女生入伍

 我院2010年征兵工作成果喜人,全年共有11名学生光荣参军,分别到陆海空三军部队服役。其中有1名飞行员学员和3名女生,这是我院升本以来首次为空军提供飞行员学员,首次有女生入伍。我院本年度兵役工作成果丰硕,受到了上级军事部门的高度赞扬。(武装部)

 

中文系学生在《诗选刊》上发表作品

 中文系学生、惠州作家协会会员徐威同学在《诗选刊》2010年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第1112期发表诗歌十余首、诗歌随笔一篇。

据悉,徐威系曾被评为“2010中国十佳网络诗人”,在《中国诗歌》等国内各大刊物发表诗歌、小说数十首(篇),作品入选多个文学权威期刊。(中文系)

 

美术系学生作品获得多个奖项

第二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上,美术系荣获团体三等奖。王志明同学油画《女人体》获入选奖,廖婧宇同学工笔画《清放》、邓钰姗同学装饰画《中国风》分别获入围奖。在2010中国大学生在线摄影大赛中,曾境康同学的作品《精彩赛事》获一等奖及最佳瞬间奖、作品《民间脸谱》获三等奖;曾理尚同学的作品《阳台》获二等奖及最佳构图奖、作品《千人宴》获优秀奖。在首届广东大学生美术作品双年展上,潘晏婴同学的摄影作品《塞拉利昂》获得铜奖。

(邓伟浩 曾理尚)

 

学生志愿者回乡传播孝道文化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寒假期间,我院与惠州技师学院的100名学生志愿者在市孝亲尊师志愿服务队的组织下,分别在316个市80个镇的100个村庄(社区),为1000位老人提供服务和慰问品,为村中青少年和外出打工人员开展孝道文化教育。

此前,我院学生还参加了在高榜山挂榜阁举行的祭拜万世师表孔子活动。(谢仕亮)

 

 

 

校园动态

 

惠州学院2010年大事回眸

1、我院全面启动并铺开特色办学建设年工作

我院将2010年定为特色办学建设年。我院制定了《惠州学院2010特色办学建设年工作方案》,成立了以杨海涛院长任组长的特色办学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我院围绕特色办学的问题全院教师员工做了大量工作,有目标、有层次、有专项工作、有总结、有成效,为形成学院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打下良好的基础。 

 2、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取得历史性突破

我院中文系刘志生博士主持申报的“魏晋南北朝墓志词汇研究”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化工系李浩博士主持申报的“磁场控制合成新型纳米结构磁性金属薄膜及其微结构调控研究”获得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这标志着我院文理科均在国家级项目立项上获得了历史性突破

 3、办学规模创新高  文理科出档线双双高出二本线

9月,我院在校学生规模达14500人,创历史新高。我院本年度招生地域继续扩大到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理科出档线高出二本线,第一志愿投档人数大幅超出我院计划录取人数,在同类院率先取得突破。我院首次开办新疆班,为西部开发培养人才。

 4、确定“阆苑储英,人竞向学”为校训

我院确定“阆苑储英,人竞向学”为校训。校训出炉后,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应用,在校门、行政楼、蓬瀛湖边大石头上制作、安装了永久性的校训,已成为学院重要的文化形象。确定了山晖园、聚秀亭、浴风廊的命名,名字均出自丰湖书院的历史、文化作品。校训和文化景点名称均采用苏轼书法作为标准字体,体现独特的地方历史文化气息。

52010年中加教育与技术研讨会在我院隆重举行

1031112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惠州学院联合承办的“2010年中加教育与技术研讨会:构建全球研究共同体”在我院隆重举行。来自加拿大和国内有关知名高校的50多名教授、专家及我院领导、师生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6、师生圆满完成省运动会工作,杨海涛院长喜任亚运会火炬手

惠州市举办了第十三届广东省运动会期间,我院5000名师生参加了开幕式演出、志愿者和等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有关省运会的各项任务。1019日,举世瞩目的亚运火炬在惠州展开传递活动中,杨海涛院长圆满完成火炬传递工作。我院师生顺利完成了亚运现场的裁判和志愿服务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与好评。

 7、纪念廖仲恺先生逝世85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

82021日,由我院与仲恺高新区区委、区管委会主办的纪念廖仲恺先生逝世85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及仲恺高新区隆重举行。来自粤、鄂等地多所院校数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专家学者们对仲恺先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思想发表的建设性见解。

 8、特色专业建设与教学成果奖取得新进展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0年获批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数学系第六、第五连续两届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9、我院学子喜获国际、国内竞赛多个奖项

一年来,我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各种竞赛活动,喜获9项国际级奖项、21项国家级奖项、203项省级奖项及18项市级奖项,其中,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电子科学系的21名学生组成了7支参赛队伍,与近20国大学生同台竞赛,喜摘美国数学建模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美术系梁泳辉同学和中文系卢杰同学的摄影作品获第五届亚洲大学生摄影展优秀奖。

 10、我院学生首次获得国家专利

我院电子科学系学生程致跃、丁度旭、丘怡山的作品 “一种可控温的饮水机”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是ZL200920265628.9。该作品的创新之处是:增加饮水机可控保温开关设置,限制最高保温两次后断电不再加热,实现语音报温功能,使操作更加便捷与人性化。

 11、各级领导来院考察、指导工作

一年来,各级领导关心、支持我院的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副主任巩琳、省委组织部方锐副部长、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魏中林、省科技厅副厅长叶景图、市委书记黄业斌、市长李汝求、市人大常委副主任黄新林等来院调研。各位领导均详细了解我院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参观了校园,充分肯定我院发展态势及校园建设,并对我院今后相关工作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12、惠州“中国小小说创作基地”挂牌仪式在我院挂牌

125,国内数十位作家、编辑与嘉宾汇聚惠州学院,参加惠州“中国小小说创作基地”挂牌仪式。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炯,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小说选刊》杂志社主编杜卫东,中共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雁行,我院领导等出席了挂牌仪式。

 13、我院加强科研服务地方工作的力度,推动双方又好又快发展

一年来,我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服务地方工作。学院领导李秀峰书记、杨海涛院长应大亚湾区管委会邀请出席大亚湾政产学研合作签约暨研发机构揭牌仪式,与大亚湾区管委会侯经能主任签订共同组建“惠州学院化工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的框架协议。我院老师主持或者参与惠州地区约80%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含子规划)的编制工作。

 14、各界关心、支持学院学生培养工作

一年来,惠州市肉联协会会长、惠州市广田企业、惠州市群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来院设立各种奖、助学金,资助我院学生完成学业、参加各种竞赛。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图书馆、桥胜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桥顿捐书给我院,满足我院师生对书籍的学习与研究需求。

 15、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来院讲学

一年来,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Brain Evans 博士、曼彻斯特大学城市大学副校长丹尼斯·邓太平绅士、中科院刘颂豪、俞汝勤院士及广东省社科联主席田丰教授、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宇航、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郝志峰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尹景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邱建荣教授作客东江大讲堂拓宽师生视野,了解专业、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

 16、我院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强化

一年来,我院正式开始接收金山湖体育馆和金山湖跳水馆;光耀集团赞助我院完成山晖园建设的二期工程;我院完成田径场塑胶跑道的铺设工作等进一步完善校园建设,较好地满足我院师生的教学、生活需要。

 17、我院加大与国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的力度

一年来,我院与英、加、美三国的考文垂大学、曼彻斯特城市大学、道格拉斯学院、卡普兰诺学院、阿萨巴斯卡大学校,詹姆斯敦学院等加强交流与合作,探讨双方合作办学事宜。杨海涛院长应邀率队赴广州参加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合作晚宴。我院与美国詹姆斯敦学院签订了两校之间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党委宣传部)

 

 

特色办学专栏

 

从哪里提炼我们的校园精神?

大学文化建设的精髓在于培育大学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大学群体意识。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在大学的生存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诚如一位著名的外国高等教育家所言:“总的来说,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比如,北京大学在蔡元培先生时期形成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在北大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领着北京大学傲然前行、卓而不群;清华大学以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成为学子向往的学术殿堂。大学精神既能激励大学人积极向上,又能规范和约束大学和师生员工的行为,支配着每一位“大学人”的行动方向,塑造着他们的精神和理念,促使他们自觉按照准则调节和规范自身行为,无论以后他们走向何方,都会在身心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因此,大学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从大学的发展历程、优良传统等方面提炼自己的大学精神,并且要适应新形势,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对大学精神进行丰富和完善,赋予大学精神新的内涵。

校园精神的提炼与弘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工作,是我院特色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惠州学院应弘扬哪些精神呢?作为一种校园精神,不是空中楼阁,更不空穴来风,而是与学校一定的历史与实现的文化土壤血脉相连的。惠州学院的最核心校园精神,要从学校所在地的文化、学校办学历史和定位以及学生精神需要等重要方面来提炼。

 

从当地文化和城市精神中提炼

我院最基本的精神——“开放包容”

我们在一个地方生活、学习、工作,或多或少会受当地文化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学生来惠州学院学习,所受的文化影响不仅是校园的文化气息,更是校园背后惠州这座城市的文化,甚至是城市背后的整个东江文化。惠州的城市精神是“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但“包容四海”是其最明显的特征。惠州是沿海城市,毗邻历史上著名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港口的广州、香港,毗邻改革开放最前沿原属惠州辖区的深圳和东莞,是海洋文化与祖国传统文化的交汇地。惠州也是广东省唯一一个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三个文化区的交汇地。因此惠州的包容精神在广东各城市中历史久远、富有传统、非常突出,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质。惠州学院的精神文化无法特立于惠州这座城市,而是与这座城市的精神融合为一体的,我校的“小气候”属于惠州的“大气候”的一个部分,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存共荣。因此,开放包容精神几乎是我院“天然”的、最有基础和背景的精神。开放包容精神与我院作为地方院校着手做强国际化办学特色,与我院师生来源地的五湖四海的情况吻合。开放包容精神将成为我院发展学术、繁荣文化、谐社会关系和提升师生员工涵养的精神基调,成为我院最基本的精神。

 

从师生和学院实际状态中提炼

我院最需要的精神——“敢争一流”

我院非重点高校,学校层次较低,办学的综合实力较弱,社会影响狭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考取惠州学院的学生高考分数线相对于一本或二本重点学校来说相对较低。因此学生自我评价相对不高,不少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仍缺乏信心。但实际上,从人的发展来看,每个学生都有着某方面不可忽视的才能;从现有高考办法的设计来看,高考重智商、轻情商,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全才、轻偏才,因此我院的学生,无论从人的综合素质上讲,还是从专门才干上讲,其实并不比重点大学的学生低,并有着自身的优势。近年来,我院参与国际、全国、全省的各级各类竞赛,与其他实力较强的高校学生同台竞技、施展才华,取得非常出色的成绩。可见,我们学生的“料子”其实不错,剩下的是如何树立志向和自信、鼓起勇气、挖掘潜力、发挥优势的问题了。因此,培养学生“敢争一流”的精神,是引爆学生能量的“引信”,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就业择业和人生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又通过“争一流”的实践行动,不断挖掘潜力,不断取得进步和成绩,从而建立了自信,成为真正“一流”的人才。就学院而言,没有“争一流”的梦想、决心、计划和行动,无疑将来必为他校所击败,必为地方发展所淘汰。

 

从学院办学历史与办学定位中提炼

我院最本份的精神——“造福东江”

我院自1946年在惠州落地生根之日起,一直是东江流域基础教育师资及其他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最重要的摇篮。学校的名称无论如何变更,办学层次无论如何升格,办学规模无论如何扩大,但是,通过培养合格人才、支持社会发展,为东江流域服务的办学定位从来不变,“造福东江”从来是我院的责任所在。不论以前、当今,还是将来,我院的生源以东江流域生源为主体,毕业后服务地也主要在东江流域。因此,我们所培养的人才理应熟悉东江流域、热爱东江流域,只有这样,才能被东江父老所接纳,才能真正的服务好东江流域,为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院近年来提出了主动溶入地方、提升服务地方水平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科研支持、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大力支持,形成了校地互动互利的良性循环,使学院、师生服务地方的意识更加明确、热情更加高涨、水平更加提高。正是这种集体的意识,形成了我校的精神特质。

文化建设是围绕如何激发师生员工对校园精神的认同、内化并产生效果等问题而进行的,一旦我校的校园精神明确了,校园的文化建设的任务也就有了方向和目标。(党委宣传部)

 

 

校友零距离

 

立足创新,抒写辉煌的教育乐章

——记我院校友博罗实验学校校长曾乔

曾乔,我院1976届毕业生,现任博罗实验学校的校长。1994年起,曾乔校友前后任博罗县实验小学校长,2005年创办并同时兼任博罗实验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培养的教育专家、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首批名校长,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比较教育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全国优秀教师、南粤杰出教师、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长期以来,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谱写了一曲辉煌的教育乐章,为教育事业作出了特别突出的贡献,先后41次获全国、省、市、县奖励。

敢于实践,发展教育

曾乔认为,作为一个校长,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办学实践,使自己始终站在教育发展前沿和教育思想的至高点,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才能管理好一所学校。

在我院的前身惠阳地区师范学校、师专学习期间,在学校老师的影响下,曾乔就逐渐对教育事业有了自己的思考,意识到英语教育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1985年他到罗浮山部队子弟学校任校长后,就立即着手试验在小学四年级开设英语课。那时候没有现成的教材,他就组织学校的英语教师编写、油印教材。他的试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好,该校附设初中每年都有很多学生考上重点高中、中专学校。

1994年,曾乔被调到博罗县实验小学任校长后,他又进行了更大胆的英语教改实验——把英语教学逐步提前到一年级,并鼓励教师积极探讨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1999年,曾乔参加了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届专家班的学习,接受了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培训,取得了很大的收获,随后,他与有关语言教育的专家进行合作,引进了中国、加拿大教育合作项目——“浸入式英语教学实验,开始带领全校教师认真分析传统英语教学的利弊,学习现代英语教育理论,积极探讨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初步探索出了一种适合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一套英语教材。

为了进一步与国际教育接轨,2001年他在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冯增俊教授的指导和合作下,成功地将浸入式英语教学实验推进到更高阶段——“综合式英语教学实验。实验效果显著,受到各级领导和国内外专家学者肯定。现在,博罗实验学校实验班办学规模达到6496人,该校也已经被确定为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基地、国际合作综合英语教学研究实验基地等。

 

立足实际,特色办学

记者访问曾乔时,他告诉记者,创建特色学校就是要创新办学模式,在遵循现代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倡导多样性办学,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发展与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真正地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近年,曾乔结合博罗实验学校的实际,结合教育发展和时代发展特点及他本人拥有的英语教育经验,找出了学校发展的潜在优势,构筑新的英语教育特色。“在教学模式上我们创立了‘五个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一课一游戏、一课一儿歌、一课一活动、一课一主题、一课一绘画。”曾乔娓娓道来,“这样一来我们既能使教师放开手脚,有声有色地教,又能使学生尽情沐浴于知识之中,生动活泼地学,使学生在充满娱乐的课堂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并使师生在教学中成为了共同成长的双主体。”此外,曾乔要求在校老师自己必须自己编写教材,并且在教材编写上须坚持六个原则:“主题性原则”、“活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通过将中外教材的全部综合,老师不仅能与时俱进,而且还能中外融合,在提高了学生的水平的同时,老师自己也一起提高了。

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他还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原副院长和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指导和合作下,开展了“生本教育实验”,实验的效果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他与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和中央、省电化教育馆合作,开展了多项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实验。他还特别重视发展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与品行教育结合起来,使之充实完善,凝练提升,建立了个性特长+文化素质+现代技能凸现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育人模式。

不忘母校,谆谆寄语

作为我院的优秀校友,曾乔告诉记者,他与我院有深深的情缘。他参加工作后在1993-1996年期间又回我院进修。曾乔笑着调侃道,他的生活就是循环着“校园学习——校园工作”的轨迹,几十年进进出出都是校门,学习、工作、生活皆未离开校园。

作为我院的校友,他也始终关注着母校的发展,并表示下一步将与我院合作,在博罗实验学校建立实习基地、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等,届时我院学子将有机会到该校实习、工作。

当记者问到他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有何建议时,曾乔以他作为老师范生的角度出发谈到,他个人认为师范生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好自己以后从事的岗位,是做一名小学教师、初中教师还是高中教师等等,然后就要细分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做到“术业有专攻”。

(刘碧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