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期第1版:学院要闻 2010年11月15日
学生编辑——总编辑:彭晓雪 摄影美术编辑:曾理尚 一版编辑:郭瑞泓
中加携手研讨教育与技术问题 力争构建全球研究共同体
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惠州学院联合承办的“2010年中加教育与技术研讨会:构建全球研究共同体”在我院隆重举行。来自加拿大和国内有关知名高校的50多名教授、专家及学院领导李秀峰、杨海涛、彭永宏和我院师生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主持。李秀峰书记致开幕辞,对来自国内外的专家、教授莅临我院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我院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Jim Slotta教授在致辞时表示,希望通过研讨会了解中国有关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研究项目,同时与中国专家学者分享全球研究共同体视野下的研究成果,把全球化研究共识深入到各位与会代表心中。
华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邓毅和广东省教育厅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广东省电教馆馆长彭红光分别致辞。广东省教育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迅速发展,从 1995年开始建设覆盖广东省范围的计算机网、2009年启动的广东省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到将于“十二五”期间开展的“城乡教育信息化一体化生产”,我省的教育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华南师范大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的手段,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应用和能力,在教育信息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均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这一沟通平台,开展经验与技术的交流,推动广东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和发展。
会议期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Jim Slotta教授、中央电教馆王珠珠副馆长以及加拿大西蒙大学Alyssa wise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等19位中外专家、学者作了主题发言,对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包括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MP-Lab)、农村远程教育,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认知型网路学习论坛的设计与构建、网路协作知识建构、开放资源及程序的技术及思想等进行了探讨。
研讨会闭幕式由我院副院长彭永宏主持。杨海涛院长作讲话。他表示,研讨会开得很成功,众多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的充分交流,使惠州学院提高了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也让师生们扩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Jim Slotta教授致闭幕辞,他首先感谢我院为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所作出的努力。他强调本次研讨会众多师范类高等院校学者的参与和讨论,使中加双方学者能够互相学习和借鉴彼此宝贵的教育技术经验,共同分享学术成果。广东省电教馆副馆长程五一在讲话中指出,本次中加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10多所高校的专家、教授的精彩报告对惠州甚至是广东的教育来说都是一个福音。他期待日后中加双方在教育教学上能有更加深入的交流。
本次研讨会是我院首次承办的国际性会议。会议增进了我院与国内外高校同行的学术交流,开阔师生的教学科研领域的视野。 (小东 周燕 剑波 昊媛)(曾理尚 /图)
东江大讲堂之六——
省依法治省办常务副主任张宇航来院引领大学生成长
10月26日晚,东江大讲堂系列报告讲座第六讲在金山湖体育馆开讲。由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宇航先生主讲“大学生的成长与成熟”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专题讲座,我院李秀峰书记、赵日兴副书记等院领导和中文系、政法系等师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由李秀峰书记主持,他首先对张宇航先生到我院讲学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张宇航先生丰富的个人经历,希望通过本次讲座对我院学生成长与成熟有所帮助。
张宇航副主任结合自身丰富的经历,以诙谐幽默、亲切生动的语言谈了大学生成长与成熟的三个方面内容,即青年是社会的希望、培养成什么样的青年和如何培养青年。他指出,青年就应该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他谈到,培养青年则要从学校的教育、组织的培养、社会实践及自我完善这四个方面入手,抓好爱国报国、勤奋学习、深入实践、奉献社会等内容的教育。他希望青年学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无论受到多大的困难挫折,都时刻想着为人民、社会奉献,努力成长为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 (李阳 杨朝雪)(曾理尚 黄婷)
东江大讲堂之七——
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郝志峰教授谈“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10月27日下午,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郝志峰教授莅临我院作东江大讲堂之七讲座,题为“专业建设的探索与课程改革的思考”。学院领导赵日兴、李韶春、彭永宏,各系、部、处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教研室、兼职科研秘书,以及科研处、教务处、图书馆、教育技术中心部门成员等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彭永宏副院长主持。
讲座中,郝教授首先概要地介绍了我国特色专业的发展历程、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及相关人才培养工程、美国教育改革状况等。
在专业建设方面,他指出,专业设置是高校的立学之本、教学之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关系到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专业建设要统筹兼顾好六个关系:学科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专业口径宽与窄的关系、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关系、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和前瞻性的关系、立足国情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关系、专业目录规范性和开放性的关系。
在课程改革方面,郝教授强调课程改革应由学科型向能力本位型转变。以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为例,他指出学科型课程的特点是,实践建立在理论的平台上;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学科系统化课程。而能力本位型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是实践的背景,实践内化和提升理论;做中学,在学习中构建理论体系。他谈了高校课程建设的三大抓手:一是加强普通教育课程,提高专业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建立以发现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三是鼓励教育创新与实验,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黄灿龙 黄晓珊/文)(吕廷雀骆伟华/图)
杨海涛院长喜任火炬手 全院师生情系亚运会
2010年亚运会于11月12日至27日在广州进行。亚运会的举办,旨在弘扬奥林匹克和亚运精神,促进亚洲各国的团结、友谊和交流,致力于构建和谐亚洲,充分体现了“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理念。我院师生与亚运盛事心连心。
杨海涛院长手擎火炬 传递全院师生的光荣与骄傲
10月19日,举世瞩目的亚运火炬在惠州展开传递活动。上午9时火炬传递正式开始,在围观群众和我院师生的热情助威声中,作为第四棒火炬手,杨海涛院长从围棋国手古力的手中从容地接过火炬,手擎“潮流”火炬,一边向现场群众、学生们挥手。在跑完短暂150米的路程之后,杨院长将“潮流”火炬传递到了第五棒火炬手王治郅的手上,圆满完成火炬传递工作。
火炬传递结束后,杨海涛院长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杨院长说:“我非常感谢惠州学院给了我这个机会。作为火炬手,自己代表着全院近16000名师生对亚运会的祝福。祝亚运会象后中这支火炬一样,开得更旺,开得更亮。”当日中午,中央电视台新闻播出了记者对杨院长的采访。”
近期,杨院长接受了院报记者的采访。他谈到,这次自己能成为我院唯一一名亚运火炬手,是惠州市和亚运会组委会对我院工作的肯定与支持,也是全院师生的光荣与骄傲。杨院长说:“我代表学院参与亚运火炬的传递,是政府和社会对惠州学院的支持和肯定,也是对我院整体形象做宣传的一个良机。”杨院长强调,他参与火炬传递,也是对学校整体形象的一个整体宣传,在传递过程中,我院学生风貌和校园建设得到多层次的展示,这有利于我院进一步树立形象和品牌。
当谈及火炬传递瞬间的心情体验时,杨院长激动告诉记者,虽然他只是完成了短短150米的火炬传递任务,但学生火炬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和夹道两旁围观的学生们的热情欢呼以及成为亚运火炬手的神圣感和光荣感,却让他印象深刻。他欣喜地告诉记者,在当日亚运圣火传递中,学院师生的高效志愿服务工作受到了亚组委和市政府的好评。
采访中,杨院长介绍了我院在服务地方、办学规模、学科建设、国际化办学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所取得的突破。他还表示,我院将以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订为契机,继续走特色办学之路,在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强化特色,把我院建设成为有特色、有影响、高水平的本科院校。
我院多名师生积极参与亚运各项活动
本次亚运会在惠州传递的旅程中,杨院长高擎“潮流”火炬,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师生,点燃师生对亚运会的激情。在亚运会举办前后,我院师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其中。我院多名师生积极投身于亚运火炬传递及亚运现场的志愿服务工作中。
在亚运火炬(惠州站)传递过程中,我院有300名学生担任护跑志愿者的工作,近9000名学生前往惠州奥林匹克体育馆现场及火炬经过的沿途迎接圣火。
在亚运场馆服务方面,被亚组委聘任为“足球项目国内技术官员”的薛俊教授,担任足球比赛的技术调研与赛事管理;喜获“亚运天使”亚军称号的高源主要承担礼仪工作;7名学生志愿者在广州从事观众引导等多项服务工作。他们均表示,要以最佳的心态投入工作,坚守岗位,为亚运奉献,为学院争光。到记者发稿为止,外语系学生周琳已由于出色表现而获得所在志愿者工作小组的“微笑之星”称号。
在亚运青年营方面,我院外语系钟润仪同学顺利通过亚组委的审核,入选广州亚运会青年营营员,成为惠州市的唯一青年代表,为亚运会带去惠州市的问候。
(洪剑波 彭晓雪 刘碧丹 李阳)
我院召开2011年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布置会
11月3日,我院在科研行政综合楼召开2011年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布置会。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姚化荣处长,杨海涛院长,彭永宏副院长,各系主任、分管科研的副主任,科研处、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及学报负责人,部分教授、博士、副教授代表,兼职科研秘书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彭永宏副院长主持。
科研处负责人就2010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情况作了总结汇报,并对项目申请书的填写和注意事项作了说明。听取汇报后,姚化荣处长充分肯定了我院的国家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并就如何做好国家级项目申报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第一,找准定位,立足特色。学院的发展要准确定位,明确自身与其他学校的不同之处,利用学校特色错位竞争、扬长避短,避免盲目攀比。第二,互补互动,层层兼收。我院地处惠州,科研工作者不仅要考虑广东的需求,还要以项目申报指南为向导,做到互补互动。第三、吃透指南,事半功倍。科研工作者要仔细琢磨项目申报指南,不能仅凭经验做事。第四,潜心组织,乐在其中。科研工作者要充分准备申报材料,做好申报组织工作。第五,科学规划,积极管理。科研处工作要注重科学规划、有效管理。
杨海涛院长要求各个单位把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作为重大科研工作来抓,树立自信,按照国家科研项目申报指南和规范,认真选题,规范申请书的填写,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他还要求科研处及时做好跟踪服务和沟通工作。 (黄晓珊)
我院召开“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议
11月3日,杨海涛院长在科研行政综合楼主持召开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彭永宏副院长、“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各专项规划责任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教务处负责人首先汇报了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总体规划的编制情况。接着,各专项规划责任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分别对学科专业与科研发展规划、服务地方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验室建设规划、资金筹措与使用规划、校园基础建设规划、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国际化办学规划、特色办学规划等十个专项子规划的编制情况进行了汇报。听取汇报后,彭永宏副院长指出,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要明确学院定位、把握规划要点、突出保障措施。与会人员结合学院实际情况也对各项规划提出了切实具体的修改建议。
杨海涛院长强调,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学院最重要的规划之一,要谋大局、谋发展,在规划编制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做好四个衔接,包括与中央和地方发展规划的衔接,与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教育发展规划的衔接,与教育部合格评估各类指标的衔接,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衔接;二是重点把握好学院的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发展目标,认真考量结构性指标、规模性指标、质量性指标和特色指标,规划重大项目,提出重要措施;三是规划要体现学院办学特色和亮点。 (李明月杨朝雪)
图片新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副主任巩琳到我院调研
11月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副主任巩琳到我院调研。我院党委书记李秀峰、院长杨海涛会见了巩副主任。来访期间,巩副主任兴致勃勃地参观我院校园,详细了解我院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她充分肯定我院发展态势及校园建设,并表示将推荐一些专家到我院讲学。
(院办)
杨海涛院长出席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合作晚宴
10月22日晚,杨海涛院长应邀率队赴广州参加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合作晚宴,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教育与劳动市场发展厅厅长Moira Stilwell女士及该省五所大学和七个市教育局的代表等一行就交流合作项目进行座谈。 (外事办)
香港工商管理研究社到我院交流
10月30日,香港工商管理研究社卢伟成先生率领众社员到我院交流访问,受到了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韶春,副院长彭永宏及有关部、系负责人的热烈欢迎。双方举行了座谈交流,并一同参观了校园和观看了服装系优秀学生作品展示。 (郭静)
特别关注
我院喜获财政部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近日,接广东省财政厅通知,我院获得财政部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 200万元支持。该资金主要用于我院科研平台、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和大学生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其中电子信息技术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项目150万元,大学生化工科研创新实验平台建设项目50万元。 (科研处 教务处 财务处)
我院2010年度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再创新高
近日,惠州市2010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结果揭晓,我院赖美琴等19位老师申报的“惠州科技创新情报服务中心及平台建设”等19个项目获得立项,立项数及总经费数均创历年新高。 (科研处)
我院师生荣获多个全国性奖项
在由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全国第三届“华夏诗词奖”颁奖会暨榆林诗会上,我院杨子怡教授的作品《金缕曲·廖仲恺先生罹难八十周年》荣获二等奖。在由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校园DV、摄影作品展示活动中,中文系尤淋铮导的DV作品《梦》获得二等奖,中文系王立祥老师获优秀指导老师奖。在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与欧迪芬国际集团共同主办的“欧迪芬杯”中国内衣设计大赛上,服装系林彩霞同学的设计作品《孔雀河道》获得大赛的银奖。
(中文系 曾理尚 陈锡军 徐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