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期第2版:200期纪念特刊 2010年3月26日
校报:忠实地记录学院发展
(图片)
执报之手 情牵校报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稍不经意,作为学院党委、行政的机关报,《惠州学院》报已经编辑出版整整200期了。当校报出版到第200期时,我发现自己在学院领导的重视下,在部门领导的指导下,在学院师生的支持与帮助下,配合党委宣传部领导做校报编辑工作已近九年。回忆情牵校报的九年,我百感交集,有思想政治宣传的使命感,有转达上下情的责任感,有校内外展现学院发展的真实感,有校园新闻舆论的导向感,有服务教研与师生的荣耀感,有领导师生契合工作的归属感,有学生记者培养的成就感……点点滴滴的感受陪着我走过了编辑出版近90期校报的日子。
还记得,刚到学校工作,虽未参与校报编辑工作,但我与校报结下了不解之缘。校报新出版时,我时常在办公室里见到新派的校报,一见到新校报,我总会迫不急待地抢着阅读。每次阅读,都能让我了解到很多学校的新信息,收获了不少新知识。做文字工作时,我会时常通过校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我校的办学方针、办学思想与理念,以及一段时期内学院的中心工作、发展规划、改革举措等。学校开展活动时,前一任校报执行编辑老师常约我写新闻稿,每当自己所写稿件刊登在校报上,我总会爱惜不已,看了又看。
2001年,学院党委办公室与党委宣传部合署办公的那一年,我来到了现在的校报编辑岗位。刚到岗位时,我才真正地体会到庄子所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由于编辑出版报刊的实践经验不足,我感觉压力不小。而学院领导、部门领导及师生的支持与帮助,让我有了更大的信心去做好校报工作。我一方面发奋学习新闻知识,注重与同仁的探讨、交流、沟通,不断提升校报编辑出版工作的认知水平,力求细心地做好新闻策划、编辑、出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另一方面每稿都多次通读,力求深入理解作者的本意,理清主题,努力在改稿中做到反复推敲,字斟句酌,不断提升校报编辑出版工作的实践能力。随后近九年的时光中,我先后配合两任宣传部领导雷吉来部长、赵卫新部长做好校报的相关编辑出版工作,力求在校报工作中达到四个“同步”,即与社会发展同步,与学院发展同步、与师生需求同步、与学生记者成长同步。
2000年至今,校报开设了践行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纲要》、惠州精神大家谈、与文明同行、本土文化等栏目,刊发《我看珠三角规划纲要与惠州发展》、《和衷共济敢为人先》、《从新“四东文化”的视觉谈惠州精神》、《创建文明城市 我们在行动着》等文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向师生及兄弟院校及生源校推介惠州的文化,让更多人更深入地了解惠州,热爱惠州,为惠州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0年至今,校报先后采写、刊发了《惠州学院隆重举行挂牌仪式》、《同心同德 加快发展 为建设合格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我院及6个本科专业全票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我院本科教学工作顺利通过评估考察》、《惠州学院兴办高等教育30周年纪念活动在我院隆重举行》、《抓好09年14项工作 推动学院发展上新台阶》、《首届东江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我院隆重举行》等文章,真实记录学校的每一项进步和成就,见证学校从升格本科院校到逐步发展壮大的坚实足迹。
2000年至今,校报或增设或完善教授博士访谈、教研园地、学子风采、焦点撞击、办学评论、好书推荐、佳片有约等栏目,以通讯方式报道关于教师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成果,刊发教职员工有关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为学校的教学教改、科研服务;以灵活的形式、多层次、多方位报道各系师生的工作与活动的信息和探讨师生共同关心的话题,记录大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状况,反映他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力求更好地满足师生对校报的需求。
2000年至今,校报注重发挥管理育人功能,不断加强对学生记者队伍的建设力度。在学生培养与培训工作方面,党委宣传部强化学生记者的录用、培训、交流、表彰等工作。校报编辑部邀请本校领导、专家及惠州媒体资深传媒工作者来校培训学生,组织学生到兄弟院校交流学习及外出采风活动,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政治素质、知识结构储备、业务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增强新闻策划与运作、校园新闻采编、数码摄影等能力。
在这近九年的时光中,我见证了校报成长的变化:2000年3月,随着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校报的名称由《惠州大学》更名为《惠州学院》。2001年,《惠州学院》报自总第112期,由采用套红的、华文行楷字体的“惠州学院”报头。2003 年始,校报采用彩色印刷。2003年4月,与校报息息相关的新闻网应运而生了。2007年4月,自总第171期起,校报的登记证号由粤L第0006号更改为粤内登字L第00274号,同期开始采用墨绿色的、集苏东坡字的彩色报头。
在这近九年的时光中,我还见证了学生记者团队的成长: 2004年,在原校报记者组的基础上成立惠州学院新闻社。2009年,惠州学院新闻中心成立,其中的校报新闻网组正为《惠州学院》校报走向新的百期而不断努力成长壮大。经过领导、师生的共同努力,几乎每年都有学生与老师的新闻作品同样获得广东省高校校报研究会的好评,被授予消息类、通讯类、标题类、评论类、图片类等多个奖项。2008年,《惠州学院》校报荣获2008年度广东省高校优秀校报本科高校组三等奖。
与校报共成长的日子里,我收获了太多太多。而令我特别感动的是,校报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及校友的关心、厚爱与支持。在此,我再次衷心地感谢各位领导、同事、同学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帮助,给了我锻炼、成长的机会。谢谢大家!
(党委宣传部 钟晖)
链接
1-100期校报大事回顾
1、1986年4月,《惠州学院》报的前身——《惠阳师专》报试刊。《惠阳师专》报报名采用繁体字“惠陽師專”字样。试刊3期,即总第1期至第3期。校报由惠阳师专、惠州教育学院校刊编辑室主办。
2、1986年9月,《惠阳师专》报易名为《东江高师》报。《东江高师》报出版了20期,即总第4期至第23期。1989年,校报取得了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的广东省报刊出版许可证。校报由惠阳师专、惠州教育学院校刊编辑室主办。
3、1986年,第一支学生记者队伍成立。
4、1989年,《东江高师》报易名为《东江高教》报。《东江高教》共出版了22期,即总第24期至第45期。校报由惠阳师专、惠州教育学院、西纺惠州分院校刊编辑室主办。
5、1994年9月,《东江高教》报正式易名为《惠州大学》。《惠州大学》报共出版了55期,即总第46期至第100期。《惠州大学》报采用两个刊头,其中总第46期起至总第72期采用华文行楷,总第73期起至总第100期采用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题写的“惠州大学”报头。校报由惠州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6、1999年12月,《惠州大学》出版100期纪念特刊。回顾和总结了校报发展的情况,编辑、学生记者交流工作经验和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