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4-09浏览次数:44

197期第2版:综合                                  20091115

 

注重培养创新素质  提升院系知名度  数学建模竞赛传佳讯

由教育部高教司等主办的2009年高教社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传来好消息,来自数学系、电子科学系、计算机科学系的21组、63名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经广东省、全国两次严格评分,我院4项获得了全国二等奖,5项获得广东省一等奖,3项获得广东省二等奖,4项获得广东省三等奖,我院获奖总数位居暨南大学、华南理工之后,挤身全省高校前三甲行列。这是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省级奖项最多的一次。为此,记者走访了数学系的主要负责人、指导老师及部分获奖同学。

 

以提升学生创新素质为目的  积极筹划组织参赛事宜

潘庆年主任告诉记者,自06年起,数学系领导班就十分重视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老师培训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数学应用能力、创造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培养,是培养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摇篮。许金泉书记谈到,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宗旨与我院培养面向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特色是一致的。建模大赛是我系学生培养,并接受检验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机会。

数学系十分重视做好学生的发动宣传、组织培训工作,在学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从3月份的竞赛筹划,通过宣传报名进行选手选拔,到6月份召开200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动员大会,选拔参赛学生,再到暑期将近两个月赛前高强度的训练,都作了周密地组织和计划。数学系成立了专门负责的教师队伍,从发动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广泛动员到11名指导老师团队的密切配合指导,全程跟进。学院今年安排了实验室,配备网络。教务处、图书馆、教育技术中心、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部门也多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帮助。潘教授深有感触地说,目前学院的大环境很好,催人奋进,这次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来之不易。

 

以提升院系知名度的动力  师生忘我努力促成佳绩

采访中,数学系庄容坤副主任强调:“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是我们这些新办本科院校与重点、名牌高校同台竞技的舞台。通过竞技比赛,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提升社会对地方院校学生能力的认同层次。”这也是数学系指导老师的共识。

指导老师们用自己的言行践行心中的梦想。由于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来自现实中遇到的工程技术、生命科学、经济生活、人口预测、社会管理等多个领域的问题,所用到的数学专业知识涉及到概率统计、微分方程、数学规划、模糊数学、排队论、图论与网络等方方面面。这些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都可以建立起与数学之间的桥梁,通过用数学的理论方法将其解答出来。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仅仅是基础,所涉及到很多数学理论方法是指导老师需要强化的。数学系老师发挥着团队的集体力量,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协作分工,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这将近两个月的暑期指导中,指导老师们丝毫没有怠慢,兢兢业业,虽累犹荣。作为两项获得全国二等奖学生的指导老师的柯忠义博士,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求参赛同学做到要有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激情、冲动和干劲,要善于有发现问题和抓住事物规律性,勇往直前;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更是要求将这种激情和干劲带进来,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在解决新的问题中学习人生能有几回搏。数学建模竞赛给青春添光彩,给人生增财富。这些话语,不时出现在老师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老师的激情和实干感染了参赛的同学们。

学生竞赛的三天三夜里,学生在实验室里做赛题,指导老师们则在办公室里等候着学生,给学生予专业与精神上的支持。

李文波老师告诉记者,几乎每个老师都带两个队伍。指导老师们所得到的课酬与补助,与他们所付出指导精力是不能成正比的。指导老师之所以尽心尽责的工作,为的是学院和数学系的发展、荣誉,同时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素质和未来的竞争力。李思彦老师谈到,暑假伊始,老师们开始忘我地给学生作辅导,就是年龄大一点的老师也一样奋战到底,让大家很感动。陈益智博士说,整个指导队伍为学生解答,给学生讲解,特别是最后三天,指导老师们几乎和同学们一起呆在实验室里,每天都坚持到半夜两三点,累了就靠着桌子或椅子作稍稍休息,心里还惦记着学生的实验进展的怎样。

对于系领导、指导老师们的重视和付出,参赛学生纷纷表示感激。周海龙同学和陈恩文同学也很感激系领导的鼓舞、帮助和指导老师们两个月来的无私付出。在这将近两个月的赛前高强度的训练中,只要学生遇到问题要找老师,老师就在附近,随时就可以提供帮助。参加本次竞赛的钟伟延同学向我们介绍道,若没有指导老师们将近两个月的辛苦培训,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

 

参赛传佳绩  师生畅谈收获展望未来

参赛同学的收获呢?陈恩文同学深有感慨地说:“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前,我觉得数学专业学习与我们的实践有点距离。参赛后,我觉得数学有趣多了。有时上课,我会想想这节课的数学可以用以解决什么现实问题。课余,我和同学还在宿舍分享我们的比赛心得。”

赛前高强度的训练,赛时三天三夜的奋战,参赛后的郑晓云同学仍旧记忆犹新。她告诉我们在赛前高强度的训练中后期,太多的知识要掌握,压得透不过去来,也曾心灰意冷过,也曾想过放弃。她告诉记者:“数学建模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和意志力,懂得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更提高了我理论联系实际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直与学生在竞赛一线的指导老师们也感触良多。柯忠义博士说,经历了数学建模竞赛的指导工作后,他在课堂讲授数学专业知识时,时常会以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为例,把数学理论知识与解决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使数学理论课的教学显得深入浅出,专业课既抽象又有实用性。

陈益智博士说,奋战的两个月里的收获是无法用言语来衡量的,在寻找参赛题目最优化答案的过程中,参赛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协作能力,而且能将在整个过程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对同学们今后的工作都是有很大的帮助。

收获时节谈发展。数学系潘庆年主任畅谈今后的工作思路。他表示要进一步总结指导老师们的心得体会,在数学系的年度科研报告会上交流,并且将数学建模竞赛与该系的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争取课题立项或作为教学成果培育,同时,将教师的科研内容运用到指导学生的下届数学建模竞赛中,实现教学、科研、竞赛的良性循环。同时,他还告诉记者已将下一个目标锁定在明年大年初五的美国数学建模大赛。全系正为新的征程做各种准备工作。

采访结束之时,我们祝愿数学系大展鸿图,再创佳绩。    (碧丹  仕亮)

 

 

 

节能减排  从我做起

——访我院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奖团队及领导老师

914,由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在华中科技大学落下帷幕。由我院电子科学系学生程智跃、丁度旭和丘怡山组成的“温控节能饮水机”代表队获二等奖,学院获优秀组织奖。记者据此采访了部分参赛学生及相关单位的领导、指导老师,感受其中的苦与乐。

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指导老师悉心指导

谈到我院学生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电子科学系魏晓慧老师的一席话,让记者倍感荣耀:“当我们的校旗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校旗一起在广场上飞扬时,我们是异常地激动和自豪,可以说本次比赛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是在院系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学生敢闯敢拼的胜利成果。”

此次学生参赛取得好的成绩是与教务处、电子系、化工系和建土系等多个单位重视与努力分不开。从4月份接到通知开始,学院教务处就在全校积极展开了动员。教务处吴映萍副处长告诉记者,学院近年来对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设立了专门经费作为坚实后盾,充分体现“培养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理念。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组织,我院共挑选了分别来自电子系、化工系和建土系的9支队伍参赛,与全国160多所高校进行的参赛队伍进行分组答辩、作品现场演示、专家参观现场、专家集中评议、投票表决、确定获奖名单等多个单元的比拼。

参赛代表队确立后,指导老师从学生参赛的思想动员到选题的确定、论文的撰写、现场布置、答辩环节等多个环节给予学生较为详尽的沟通和指导。谈到参加比赛的心得体会时,队员们对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怀着深深感恩:“在我们对饮水机改造的时候,魏晓慧老师把家里的新饮水机无偿地提供给我们进行实验,让我们十分感动。罗萍老师眼睛不好,决赛之前一连好几个钟地对着电脑为我们修改演讲稿和答辩材料,导致眼睛肿了,她的严谨、认真也让我们深深感动。”

学生敢闯敢拼  精益求精突破

在决赛的展示现场,“温控节能饮水机”赢得了专家好评,专家们认为其贴近生活实际、环保节能、创新,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程智跃、丁度旭、丘怡山一脸的微笑。由于是同班的好朋友,彼此间有着良好的默契。关于“节能减排”的主题,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了多种待选的方案,最终将目光锁定在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机上。

程智跃说:“当前市场流行的饮水机,每次加温都是煮沸,存在着两个弊端:一是要降温以适应水温才能饮用,二是浪费电源加热到如此高的温度。另外,多种饮品的适宜冲泡温度都低于沸水,如绿茶、奶粉、咖啡等,如果温度过高,不仅影响口感,更会破坏其营养成分。所以,如果饮水机能通过预置温度控制饮用水加热的水温,既能适应饮品的营养需求,更达到节约电能的环保目的。”这一创意被提出来时,便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团队更是增加了信心,快马加鞭地投入到饮水机的设计中。

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加上电子科学系较先进的实验设备,因而“温控节能饮水机”的设计工作一开始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新增的语言提示功能给团队带来较大的挑战。“当时,我们上网搜寻资源,编写程序,只为小小的一块语音芯片,整整花费了一个多星期。”丁度旭告诉记者。团队针对难点,从制板雕刻机的实验室,改在腐蚀室,通过试验反复钻研。“那段时间,我们每天几乎都研究到凌晨一两点,躺在床上,脑子想的还全是编程、电路设计。”程智跃如是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团队同心协力下,难题逐一被攻破,一个多月的努力,一台能够预置温度控制饮用水加热,并自动语言提醒的“温控节能饮水机”终于成功“面世”。7月上旬,“温控节能饮水机”团队晋级全国决赛的喜迅传来,团队选择了暑假留在学校,继续完善饮水机的设计,精益求精。在院系经费的支持下,团队改进了键盘设计,对程序方面也进行了优化。

采访中,参赛团队成员告诉记者,通过与其他高校大学生的比赛,大家受益匪浅。程智跃、丁度旭建议师弟师妹们要抓住参赛机会,参赛有利于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也增加与其他院校大学生的交流机会。丁度旭建议有志参加下一届比赛的师弟师妹们要提早行动,早定项目,早做实验与论证准备工作。

采访结束时,参赛团队成员与记者分享了参赛心得:“我们相信有努力一定就会有收获。”记者在心里默默祝福参赛同学,愿他们收获更大的成绩。              (郑秋强)

 

 

获奖喜讯

 

电子系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

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评选结果近日揭晓,我院电子系学生刘少军、丘志田、叶伟雄荣获二等奖。这也是我院学生首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级奖项。

    (电子科学系)

 

服装系学生喜获两大设计大赛奖项

 113,第七届中国(大朗)毛织服装设计大赛上,我院服装系学生朱理想、张科俊凭借作品《时代呼号》、林松水凭借作品《process》获得十佳设计师称号。

117,我院服装系学生王家耀、徐定成以南部赛区亚军的成绩入围“第18届中国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总决赛,并以极具时尚气息的优秀作品《searching寻觅》获得总决赛的银奖及最佳市场潜力奖。                    (服装系  黎嘉灵 徐金玲)

 

化学工程系学生喜获两项大赛奖项

日前,在龙沙杯华南地区第三届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大赛上传来好消息,由化学工程系周卫平教授等指导的、胡培柱等同学组成的B岸设计创业小组作品《环保木塑型材公司建设运营规划》喜获大赛铜奖。

118,由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等主办的省高校第二届化学化工实验技能大赛成绩揭晓,由化学工程系金真、叶晓萍老师指导的、由系选派的谢淑萍同学荣获大赛一等奖,陈千里、郑锦淳同学均荣获大赛二等奖。                              (化学工程系)

 

外语系学生获“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广东赛区三等奖

1024,由中央电视台、广东省教育厅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的、2009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广东赛区选拔赛暨广东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上,我院外语系商务英语063)班学生张国辰夺得三等奖。                          (教务处)

 

计算机科学系学生喜获省“高校杯”软件作品设计大赛三等奖

近日,在第十九届广东省“高校杯”软件作品设计大赛上,由我院计算机科学系肖东老师指导的、由林闻胜等同学的“移动图书馆系统”设计作品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由肖东、唐明星、黄震老师指导的、由许坤旺等同学设计的“手机在线影院”等三个设计作品获得入围奖。                                                  (计算机科学系)

 

 

焦点撞击

 

喜讯频传之我见

近期,我院学生获奖喜讯频传,我认为这是我院学生努力进取的结果,同时也见证了学院的发展。目前,我校打造师资人才高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校系两级都鼓励我们参加各类比赛和社会实践,对我们学生的成长更为关心,更为贴切,我们为此而欢欣鼓舞。                                                           ——黄禧

 

学校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摇篮。一个好的校园环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鼓励、信任和人文关怀;有同伴的互助、榜样的示范;有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催人奋进的规章和竞争激励机制。我院学生频频获佳绩与我院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全方位发展密不可分。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院上下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往更前一步迈进!                         

                                                              ——陈志燕

 

我院学生履获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奖项,都充分展示了我们的风采。我们的视野拓宽了,眼光不再局限于校园这片小天地,我们知道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技能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要积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为自己的成长,为学校的荣誉而不断努力。 ——张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