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主题教育】惠州学院:探索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发布时间:2023-08-20浏览次数:205

本网讯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肩负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创新之举。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在“顶层设计、协同联动、同频共振”上下功夫,探索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惠院模式”。

学校课程思政成果多次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学习强国、澎湃新闻、中国发布网、南方+等20多家知名媒体平台报道。2020年12月,学校举办广东“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研讨会”,并在会上作经验交流。这是广东省首次在全省范围内举行的课程思政建设专题会议。与此同时,学校《新媒体概论》《高等代数》《司法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等4门课程获批国家一流课程,另有5门课程上线新华网“新华思政——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标志着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提高站位、上下联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领导统筹推进思政改革。学校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及各二级学院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统筹党建与课程思政、意识形态与课程思政、学生工作与课程思政相关工作,使得各项工作之间形成合力,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建章立制强化整体设计。制定了《惠州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明确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惠州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惠州学院“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创建“党建+思政”模式,构建“1+2+10”“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课程育人在10项育人提升工程中居于首要位置,而课程思政则是实施课程育人的重要举措。

在“党建+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的引领下,学校获得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6个,获广东省首届公办本科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全省仅4名),获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本科分会优秀组织奖、一等奖论文6篇、二等奖论文13篇。在“课程思政+美育”模式指导下,我校获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项目、广东省体育浸润计划项目立项,获得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

抓课改、强思政,着力破解“两张皮”难题

项目引领激发改革动力。制定《惠州学院课程思政“五个一”行动计划》,设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大力推行“一学院一思政特色”“一学院一示范专业”“一专业一特色课程“一课程一标杆课堂“一教师一特色做法的“五个一”行动计划,以项目制形式推动,设立专项建设经费。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出台《惠州学院一流课程提升计划》,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认定一流课程的重要评价指标,要求每门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程育人水平。

学校遴选出数学与统计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政法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等课程思政示范学院4个;建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示范专业18个(覆盖所有二级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等示范团队7个;“人力资源管理”等示范课程65门;“数字逻辑”等示范课堂64个;立项建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项目84个;精心组织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大赛,共评选出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奖项41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比赛奖项51个、课程思政优秀案例45个。项目和成果培育实现了二级学院、各层面教师(教师、辅导员、实验员、行政人员)、各类课程(专业课、公共课、通识课、实践课)的全覆盖。

结合认证修定教学大纲。全面启动师范类、工程教育类专业的认证工作,结合专业认证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出台《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实施办法》,要求每门课程对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分析。

目前,各二级学院初步形成了课程思政模式或特色。例如,数学与统计学院以认证为抓手,形成“七融九入”数学课程思政融入模式;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构建了“两融四入、五阶递进”课程思政2.0模式;教育科学学院结合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师德情怀。

促进美育与德育同向同行。音乐学院及美术与设计学院推行“课程思政+美育教育”模式。音乐学院以交响乐团为实践平台,创造《红色东江颂》《罗浮颂》等大型红色歌舞剧,组织全院学生参与排演;美术与设计学院以龙门农民画的绘画与传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知农情怀。

抓培训、强能力,着力打造“大先生”队伍

教师培训提升育人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等系列主题培训;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全校教师进行指导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各学院骨干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

多措并举营造育人文化。通过党建融合、项目立项、教师培训、示范打造、平台建设等举措,营造课程育人的浓郁氛围和文化,促使教师回归教育初心。

抓考评、强监督,着力发挥“指挥棒”作用

学校把课程思政相关工作常态化纳入党政会议研究,并将其列为年度党政重点工作,每月进行督察督办;把课程思政工作纳入二级单位目标绩效考核范畴,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

获得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高校的荣誉称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6个、示范课程8门、示范课堂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一流本科课程28门,省高校就业创业金课和省高校就业创业特色示范课程各1门;5门课程上线新华思政平台;获得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 2021 年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1项;省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二等奖54个;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省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3项;荣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荣获广东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获得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荣获全省首届美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荣获省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荣获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设计之星”奖及优秀奖共4项;广东省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每一项荣誉、每一个数据,都是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有力证明。

课程是大学的核心,是开启学生智慧、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学校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发挥课程思政建设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写好立德树人“大文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